新盐城乐聚社区

[群文沙龙] 梅德平之《合古今中外而治之》

[复制链接] 2
回复
20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8-10 07:41: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法高先生

                           合古今中外而治之
梅 德 平
    上世纪80年代,余在宁读书时,先师朱声琦教授在他的《训诂学》课上曾多次提到台湾学者周法高先生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如课上在探讨“所以”一词何时始作连词时,朱先生列出“清单”:清人刘淇认为《孟子》时代“所以”已作连词;北大王力先生坚持中古时“所以”才逐渐过渡到因果连词;而台北周法高先生则考据出“所以”在汉以后就完全“和现代口语‘所以’的用法相似”。殊不知,这位学贯中西、古今兼治的大师级学者竟是吸吮串场河水、吟读吴嘉纪诗长大的东台市安丰镇人。
    1915年11月6日,秋高气爽,千年古镇安丰的南北七里街上人烟熙攘、商贾云集。在离青石板路不远的周府宅院内里,“哇”的一声,周家诞生了一位敦实的长男,举家欢欣,取名为法高,撷“法高祖礼门公”之本意,取字子范,号汉堂。周法高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受古镇厚重的文化积淀之熏陶,1929年从安丰小学毕生后,不久便考取了省立南京中学春季班,又在其姑母周育卿的善诱、姑父王伯沆的教诲、表伯钱少白的支持下,于1935年考取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从此走上了一条崎岖、坎坷而辉煌的学术之路。
    周法高治学,可谓“汇南高北大精神于一炉,合古今中外而治之”。其姑父王伯沆从1915年起便在当时的南高师、中央大学等执教,常常与章太炎、黄侃等名家切磋砥砺,为一代方正理学大儒,乃周法高接触得最早亦深得教益的治学楷模。1939年,周法高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又考取北大国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成了罗常培等大师的关门弟子,师生共商旧学。古音韵学对众多后学者来说是一方“天书”。周法高的古音韵学研究既融汇南方章(章太炎)黄(黄侃)学派的精髓,又深得北大罗(罗常培)王(王力)体系之真谛。他研究音韵学,高屋建瓴,不但通晓广韵、说文谐声、诗经韵读,并且能利用域外方言(日本的吴音和汉音、高丽译音)、现代方言(吴方言、北方方言、粤语方言、闽语方言、客家方言),以及异域对音(例如华梵对音、汉藏对音、蒙古对音)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无论是其早年的《玄应音研究》、《广韵重组的研究》,还是他主编的《汉字古今音汇》和《金文诂林》16册,都独显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至深的理论造诣。其中,1948年,因《广韵重组的研究》的重要学术成就,还荣获“杨铨奖金”,一举奠定了周法高在中国音韵学界的学术地位。由他的学生张日升、林洁明合编的《周法高上古音韵表》,乃周先生的《论切韵音》、《论上古音》、《论上古音和切韵音》、《诗经韵字音韵表》、《论上古汉语和汉藏语》等学术成就的“集大成”、将其诸多成果融于一体。书中详释了有关周法高对上古音幽部、宵部、侯部的研究,对舌齿唇音和喉牙音谐声相通的探讨,极具开拓性和权威性。即便他晚年出版的《读“韵镜中韵图之构成原理’’》,亦显视野独特、功力深厚,书中对桥本万太郎的《广镜中韵图之构成原理》中的部分学术观点提出了中肯的批评,认为“在韵图中,一等韵、二等韵和四等韵都各有十九个声纽;而三等的声纽则或多或少,颇不规则”,而应“把同一韵类的重纽排列在相近的两个图中”。其学术价值令同行“观止”!
    周法高的学历教育完备,治学经历系统。1941年从北大国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二组助理研究员,1945年任南京史语所副研究员,直到1948年去台湾,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64年又当选为第五届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从1955一一1985年30年间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耶鲁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访问学者、客座教授、讲座教授、文学院院长等。周法高扎实的国学功底,应该也得益于台湾馆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料,加之其独特的驾驭材料、剖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成就了周法高日后成为享誉海峡两岸的语言学大师的基础。
    周法高在音韵学上的成就仅仅是其学术天穹上颗颗耀眼的星星,其在古汉语语法研究上开拓性工作更为海内外学者所推荐。他的古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甚丰,《上古语法札记》、《中国语的词类》、《几个常用词的来源》、《评高本汉(原始中国语为变化语说)》、《中国语法札记》、《古代的询问代词》、《中国语法学导论》、《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省略》等,其钻研之深刻,见解之独到,虽大家为之首肯;其表述之子易,语言之畅达,虽常人亦为之开颜。1955—1957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其间问世了代表性专著《中国古代语法》三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法高的《中国古代语法》是继清人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马建忠《马氏文通》、陈承泽《国文法草创》、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等之后又一部研究古汉语语法的顶峰之作。同期,在中国大陆,杨伯峻先生的《文言语法》亦付梓,两部语言学“巨制”,成了轰动两岸学界“惊天之举”,实乃令学界同仁咸拭目视之。检索其书,《中国古代语法》可谓成果迭出。如“造句篇”中,他首先提出了“者”字结构可以作后置定语,认为“有时在形式上看起来是‘主语+谓语+者’,实际上‘谓语+者’为此主语之形容语(也可解作同位语)。”又说:“‘谓语式加者’作形容语,放在其所修饰的成分之后。”又如书中对“古代称数”的研究,重古而不泥古,语料翔实,精思独运,自成体系,皆言之有据,令人解颐,无复有扞格者,时有学术创获。
    杨树达先生曾有言:治国学者必明训诂、通文法。盖明训诂而不通文法,则训诂之学必不精;通文法而不明训诂,则其文法之学亦不能至也。”(见《高等国文法》序例)周法高先生治学,亦将汉语史、文字、音韵、词汇、训诂、校勘等兼收并蓄、融为一体,从而成就了其学术“洋洋大观”。在训诂学上,他先后出版了《颜氏家训汇注》、《周秦名字解诂汇释》、《中国语文研究》、《中国语文论丛》等书籍和论文。
    不仅在文字、语法、音韵、训诂等建树甚多,同时周法高尚涉足诸多研究领域,如他曾写出了二十几万字的研究文章,专门探讨北齐的颜之推和明末清初的钱牧斋、吴梅村。出版了《牧斋诗注校笺》、《吴梅村咏史诗三首笺》等。周法高深感十七世纪中叶的一些忠臣志士,身怀家国之痛,一股股抑郁不平的牢骚常常在不经意间流淌到他们的笔端,他们的诗文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文学。为了研究常熟籍文学家钱牧斋,就连其侧室柳如是周法高也作了精心考证,写出了《柳如是考证》。此外,他对梁启超的一些学术思想亦有专论,对周秦名字有解诂,对春秋名字有诠释。周法高的金文研究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经典之作《金文零释》详细地考释了康侯殷、师旃鼎、诸女彝、周王戈等,其学术高度令人惊叹。他能力排众异,提出全新的“汉学”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汉学”和“国学”的区别,“汉学”的范围、汉学界的代表人物、欧美汉学的研究趋势等,创立了风格独特的“汉学理论”,其代表作当推《汉学论集》。“合古今中外而治之”,尚体现在他对佛学的研究上,其写出的《佛教东传对中国音韵学之影响》一文,至今无人企及。
    周法高的雅趣甚多,半生漂泊的他先后收集了古今中外大师的荷花图100余幅,还编著过《近代学人手迹》,出版过诗集《早岁歌诗》,和国学大师级人物如董作宾、赵元任、李方桂、胡适、严耕望等交游甚多、感情甚笃,学术上互为切磋,为同行乐道。
    周法高一生治学严谨,乐此不疲,几不过问政治,独显大师特有超脱胸怀。1990年,他被中国文字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不幸于1994年6月25日在台北仙逝。台湾行政部门在悼词中尊其为“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5

主题

4534

帖子

1万

积分

忠武将军(正四品)

听民声、解民忧、与民乐!欢迎关注微信:→二民说事←

Rank: 12Rank: 12

积分
16484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建言之星内测之星

沙发
发表于 2015-8-10 08:02:3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死了。。。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二民说事,老百姓自己的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10 09:0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盐城越野行走 于 2015-8-10 09:16 编辑

人总是要死的,但他虽然死了,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值得后人景仰。。

《文化娱乐》,与您共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