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5 21:14:10
|
只看该作者
1919年,江绍岳在盐城过五十虚岁生日的时候,兴致写下《五十述怀》一诗:忽忽光阴五十年,半生荣辱总由天。岂因果报方行善,要好儿孙各象贤。门外闲云容我淡,庭前明月向人圆。何时谋得平山地,遍插秋月学种田。1931年,江绍岳因病辞职,由他的长子江世俊,也就是江泽民的生父接任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协理一职。1936年,江绍岳病逝,享年84岁。当时的盐城县派人去扬州吊唁,送挽联曰:“向秀赋方成,惊闻笛声到邗上;江郎才未尽,尚留诗卷在人间。”
“解手”一词怎么来的?
清代小说《镜花缘》记述道:“如今世上所传枯枝牡丹,淮南便仓最多。”便仓的枯枝牡丹园是盐城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无论从平面格局、建筑形体,还是尺度空间、建筑色彩,都显现出典型的“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苏州元素。记者从枯枝牡丹园主任刘兆宏那里了解到,这座园子曾经的主人名叫卞元亨,曾是元末明初时张士诚的部将。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卞元亨退隐家乡。朱元璋闻卞元亨的才名,多次征召,但卞元亨隐居不出。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发配辽东边境。这一走就是十年,牡丹十年未开,十年后元亨得赦归来,牡丹再次开放。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戎归》一首:丈夫志远遍天涯,一跨辽东忽到家,荒径尚存苍翠柏,故园尤有牡丹花。同时,有感于爱妾10年的相守之情,又题咏牡丹两首: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草唐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念故人还。
除此之外,在我市境内,还有许多地名与移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盐都区时杨村,相传“洪武赶散”时,苏州蔡、杨二姓迁此耕耘,后蔡氏衰落,杨氏便称“时来运转”,故名“时杨”。在盐都区境内,类似的村落还有陇翅村、友村等。在亭湖区青墩办事处龙碾村和射阳县特庸镇还存有皂荚树和银杏树,这两棵树是600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移民潮的见证物。2012年,在“阊门寻根”过程中,它们随着移民后裔也一起回到了苏州故土。
大规模移民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上,在流传语言上,迁徙一族仍然保留着许多苏州特色。如东台、兴化、姜堰一带不少农村老人,称睡觉为“上虎丘”,称做梦为“上苏州”,尤其是对晚上遗尿的孩童,戏称他们是坐船“回苏州”、“逛上海”。
而“解手”一词更是明显的例证。“解手”在今天就是上厕所的意思。在押送移民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被赶散的百姓四处逃散,官兵们会用绳子将民众一个一个地捆住手,十个或者二十个人为一组。如果队伍中有一个人需要大小便,就要大喊“我要解手”。久而久之,“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用词了。
作者:崔一良,1952年6月出生,江苏东台人。副教授。毕业于扬州师院中文系。先后供职于东台市许河中学、盐城师范、盐城市第四中学、东台师范、阜宁高师等校,曾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党委书记。 从教40年,其中师范30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