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泰山庙主持 于 2015-6-10 00:35 编辑
腊月天黄,扫尘,蒸包子,做糖,糙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做肉元,做糯米粉,蒸糕。买布,做衣服,还有,放假了,做作
业,抄作业,砸老师家玻璃,
小时候的这个时候, 等新衣服,等压岁钱,真的好快乐。
那时真穷,没钱,想办法吧。
城西小学门口西,是玻璃厂,最西是收的废玻璃,堆的和山一样,各种大小的玻璃瓶子,白的绿的棕的,盐水瓶,酒瓶,
糖浆瓶。几个小朋友一起,选个劲大,机灵最好有亲戚在厂里面的,先混进厂,到最西面,这里脏,一般人少。挑没缺口
的瓶子,丢到河的对面,我们在柔软的泥地等着,白的(无色透明)的最贵,1角,糖浆100毫升的2分,但整的瓶子也不
是太多,工人门早就弄碎了。
一次都能找10个20个,卖给收旧货的,以后一起去蒋3家买8分钱50头的小鞭,分了玩,多的钱还能买点吃的。
蒋2蒋3是老弟兄2个,以前分别开店,后来公私合营了。蒋2家卖饼干,糖酒糕点,雪花膏。蒋3家卖鞭炮,洋油(煤油)
黄板纸(烧的纸钱),还有蜡烛,小缸等。
蒋2的东隔壁就是现在的先锋社区再东就是先锋饭店。蒋3的东隔壁就是米店,院子里两个大的1米多高一米多直径的缸,里
面有我到现在为止看到过的最大的金鱼。粮店东是彭家小楼,里面有个大姑娘做过我的2年级老师,我做操不规范,说话,
她拿个铅球放我手背上,不准滚下来。当时我吓哭了,但放了一会,也不疼也就算了,印象中苗条,长辫子,白净,虽然
住的很近,但平时很少见她,(ID独品,你有印象吗?我很模糊了)
另外,有百货店,广货店,酱园店,青货行,再先还有打铁的,机面的,还有日杂,果品公司,县联社,他们都有院子,
特别是石油公司里面(当时叫什么公司,忘了)现在是泰山庙,后面的大院子,有2棵弹簧树,很是有趣。其实就应该是紫
藤,但树龄很老,藤干弯曲如虬龙,中间一段成圈,刚刚好一屁股坐里面,藤上下起伏,悠忽悠忽的,很有弹性,貌似弹
簧的感觉。
我印象中的那个花园,花很大很野,杂草野树的感觉。
过年买东西都要票的,肉,鱼,鸡蛋,布糖,豆制品,煤,甚至还有线票,商品贫乏啊。
(要下班,回去继续)
继续:
买豆腐,1人的份额是一月一块,大概14厘米乘14厘米,一家5口人一般每周一块,天冷,要早去排队,豆腐是一箱一大
块,由豆腐厂送到卖的点,一般没有门面,都在路边,大概25小块还是36。先在箱子上蒙一干净白洋布,用一干净大木
板,盖上,一起反过来,一板一板象牙白的豆腐。中间有一棱一棱的道子,均匀地显示出豆腐一样大,有多少块,卖豆腐
的用一个不算快但很亮的刀就住棱子,一竖 一竖一竖,再转一个角度,还是一竖一竖一竖,把豆腐分开,大家看不出大小
有区别,但精明的人喜欢买边子,最好是角上的,因为边上多个棱子,高一块,另外边上稍微老砸一些,不象最中间的
嫩。最好吃的是豆腐哆油渣子,当然要肠油馇,固体多啊,香啊。常吃的是豆腐烧咸菜,就是长梗青菜,以前我们叫大白
菜,夏秋腌好的,缸里卤水里面泡着,卤水表面漂的白的泡沫,专门的筷子夹出来,冰凉的河水洗了,烧汤就切寸,炒寒
就切丁,荤油一炒,少加水和豆腐炖。或者多加水和豆腐煮。
那时候卖菜的就在登瀛桥的西头南,有一码头专门上青货的,临街有门面就是菜场,最早还没门面,就在河边码头到街道
大概50米的巷子里卖菜。
冬天,没菜卖的,很冷的风吹着一小堆黄叶枯青菜,那是卖菜的人在上班,单位叫蔬菜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