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百姓话题] 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院长登门道歉,患癌去世女教师获赔50万元

[复制链接] 4
回复
16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8-24 10:19: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院长陈玲等人8月23日下午两点多来到了患癌去世女教师刘伶利的家中,向刘伶利的父母道歉。 随后,校方与刘伶利老师家属对补偿问题具体商谈,双方达成和解,并现场签署了《和解协议书》。

《和解协议书》中包括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向刘伶利家属已经补发的工资57600元,丧葬抚恤金14400元;补偿所有医疗费40万元、亲属救助金6万元、抚慰金4万元,以上三项共计50万元将于签约2日内付清。

【相关新闻】

兰州交大博文学院院长向刘伶利父母道歉,称开除是集体的决定

校方提三点和解协议 对于未来如何解决刘伶利一事,党发育代表校方提出了三点“和解协议”:“一、赔礼道歉,还死者和死者家属一个尊严;二、刘伶利已经花出去的医药费全部由校方承担;三、给刘伶利老师父母精神损失进行安慰和补偿,并在学校组织学生募捐。” 他说:“学校对刘伶利老师的事也觉得很伤心、很痛心,一路上我们也在哭,觉得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刘伶利的家庭,给他们造成了巨大伤害,我们会本着对社会的担当,尽量按最高限度给家长一定的赔偿。” 现场,党发育代表博文学院和刘伶利的父亲刘宏签订了赔偿协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主题

9332

帖子

3万

积分

云麾将军(从三品)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2764

人气网友

地板
发表于 2016-8-24 21:10:13 | 只看该作者
一曝光,价格翻了多少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5

主题

4534

帖子

1万

积分

忠武将军(正四品)

听民声、解民忧、与民乐!欢迎关注微信:→二民说事←

Rank: 12Rank: 12

积分
16484

人气网友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建言之星内测之星

板凳
发表于 2016-8-24 13:11:35 | 只看该作者
解决了就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二民说事,老百姓自己的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39

帖子

4884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884
沙发
发表于 2016-8-24 12:31:50 | 只看该作者
权利的任性潇洒依旧,当事人呢?毫发无损这才是最现实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0:33:14 | 只看该作者
公众需要的不仅是道歉,更是法治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22日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致歉信》称,对于在近日该院老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开除”一事中,博文学院未掌握真实情况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向刘伶利及其家人公开道歉。

对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的公开道歉,我想,最合适的回应应当是:如果道歉有用,要法律干什么?

在这件事情上,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相关人员不止一次地违反了法律,也不止一次地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开除患癌症的女教师,这是对《劳动合同法》的无视。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这仅仅是一起民事纠纷。但在法院已经做出判决之后,学校方面依然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沦为一张废纸,那么学校方面的行为就是对国家司法权力、法律尊严的公然践踏。

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对于这种践踏法律尊严的举动,当事学院针对病逝老师家属一纸轻飘飘的《致歉信》远远不够。

这一事件照出劳动者权利的脆弱,也照出面对权利保障困境时法律的孱弱。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危机,感受到一种不安全感。法律本应为民众提供最基本的安全感,本应为民众消除对于未来孤苦无依的恐惧,但很遗憾的是,孱弱的法律似乎并不能承担起这一职责。这才是这一事件的公共性之所在,也才是公众对这一事件的真正关切所在。

在这一事件中,最值得追问的,以及最令我们困惑与惊惧的,恐怕是法院做出判决,但被告方拒不履行法律判决之后,法律似乎就无能为力了,似乎就没有办法来保障自己的判决得到执行。有人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但在我看来,法律要摆脱形同虚设的命运,首先当是解决司法判决的执行问题。如果司法判决尚且无法执行,司法机关尚且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尊严,何谈法律的真正效力,公民的权利与尊严又将何处安放?

当事学院虽然已经做出公开道歉,但这绝非法治的胜利,而是舆论的胜利,而舆论的胜利背后,实际上是官场逻辑与商业逻辑。而且,即便是这样一份迫于舆论压力炮制出来的道歉,也充满着敷衍塞责与漫不经心。

公众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法治。再有诚意的道歉也不过是一份迟到的补偿,更何况这样一份推卸责任的道歉。即便退一步说,《道歉信》满足了教师家属希望得到的一个“说法”,但于公众的追问与关切呢?这一事件已然超出了民事纠纷的范畴,成为一起事关司法权力运用、司法尊严维系以及社会安全感建构的公共事件,公众有权利知道,为什么法院在做出判决之后,相关责任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而得不到惩治;公众有权利了解,司法权力如何保障司法机关的判决得到执行。迟来的道歉与补偿提供不了公众亟需的安全感,纾解不了公众透过这一事件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危机。安全感终究还是要靠法治来提供,要靠法律的落实与执行来保障。所以,对这一事件,相关学校的道歉与声明实际上是其中较不重要的一个部分,真正需要为之做出解释与声明的,应当是办理这一诉讼案件的司法与执法机关。

不要再用“执行难”来搪塞公众的追问,无论法律制定得多么好看,无论公民权利界定得多么完整,解决不了最后一环的执行问题,再好看的法律,再动听的权利,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一平正义,需要的是对法律实打实的落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