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公务员待遇的话题一直颇受公众关注。今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伟才在北京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言道:“现在一提公务员加薪,就被骂。正部级干部年薪20多万,还不如一些大企业部门经理,这种薪酬分配很不合理。”
此言一出,引发热议,支持者有之,讨伐者更多。
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这个词几乎与“养尊处优”、“贪污受贿”是同义语。这使得公务员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深感委屈。
我虽身处国企,但对有关公务员待遇的话题一直都比较关注。这或许跟我多年的公务员生涯有关。我认为,陈伟才这番话说得没错。单单就工资卡上反映的数字,公务员的待遇确实偏低,这个不用我细说。
但为什么一提起为公务员加薪,便会激起公众的愤怒反应呢?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在人们看来,当今中国的低收入者多了去了,无论同情谁也轮不到同情公务员这块去。为啥?公务员有权呀!虽说他们写在账面上的薪酬不高,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隐性收入较多甚至多到惊人,这应该也是事实。要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削尖了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里钻,大学生考公务员,教师考公务员,研究生考公务员、、、、、、而从来还没听说有公务员要考教师、考医生、、、、、、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蔚为壮观的“千军万马”争挤公务员这根“独木桥”的奇观也就不可能出现。
显性收入低,隐性收入高,这就给公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工资基本不动,烟酒基本靠送,住房基本靠贡,老婆基本不用,就连哄情妇用的东西也是公款报销”――这些曾经广泛流传民间的顺口溜,给公务员的整体形象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中央八项规定应该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出台的。
习李体制横空出世以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的形成,一些大老虎、小苍蝇纷纷被打,公务员的“香饽饽”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所谓“官不聊生”的说法。显然,由于反腐风暴的影响,官场生态骤然起了变化,在“三公经费”被严格控制、隐性收入大大缩水的前提下,广大的公务员开始叫苦喊穷,应该不是无病呻吟。提高公务员待遇这个话题浮出水面,亦是在情理之中。
不久前,我跟一个当正科长的朋友闲聊,这位朋友说他每个月领到手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这个钱,过日子都困难,”他说。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一个科级干部尚且如此,那一般的公务员收入水平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然而,即便如此,站在宏观的角度,国家财政每年用于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开支仍是高得惊人。
据 2011年1月17日凤凰网报道,我国每年的行政支出是个天文级数字,政府开支中44%用于养活公务员,类似的数字在美国是15%,日本则只有2.5%。在公务员开支如此惊人的情况下,还要提起为他们加薪,这就难怪老百姓口诛笔伐了
一边是公务员抱怨薪酬过低,一边是用在公务员身上的开支过高,这相互矛盾的信息,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
以我愚见,问题恐怕主要出在“人浮于事”上,即公务员队伍超编现象严重。
控制“三公经费”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只是“扬汤止沸”之举,而要做到“釜底抽薪”,那就要从紧缩编制、裁减冗员入手。而这,恰恰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不愿碰、不敢碰的一个敏感话题。
记得去年3月,刚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机构改革时,面对满堂记者曾说过这么一番话。他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你看,为了祛除毒液,不惜砍断自己的膀子以保全性命,这是多么勇敢的行为啊!
如果我们能像李总理说的那样,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把那些吃空饷、占着茅房不拉屎的主儿彻底清除掉,那样至少可以减去一半的公务员。在精简了人数以后,再来谈给公务员加薪,谁还会说三道四?
这样加薪的结果,不仅不会增加财政负担,反面会大幅降低国家用于公务员队伍的开支,与此同时,公务员的社会形象也将得到极大改善。这种一举多得的事,岂不是很好么?
|
-
本帖评分记录 | 贡献 |
收起
理由
|
胡杨树
| + 15 |
看完这个好帖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