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那些能带来飓风的蝴蝶
文 《人民教育》编辑部(2015.06)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新信号,促进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提升质量,将成为教育核心命题之一。
提升教育质量,当然关系到教育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等等,但一个通常看不见,不受重视,却始终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根本作用的大手,一直在指挥着我们的孩子们。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却只关心分数;学校教育孩子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而家长关心的却是未来如何挣大钱。学校向左,家长向右,教育效果如何呢?多项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这也许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会在春节团拜会上一再强调家庭、家教、家风之重要的原因所在。
学校教育在家长这个问题上真的是无能为力吗?我们明明知道,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却没有往前走一步的想法。孩子有问题了,才想起找家长约谈;期末结束了,找家长来例行公事通报一下情况。有远见卓识的学校,主动迈过这道界碑,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共同体。如同蝴蝶抖动一下翅膀,就会带来飓风,家长的一点点改变,都会把孩子带进一个新的世界。为什么不去抓住那些能带来教育飓风的蝴蝶呢?
目前,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大多数是“流浪儿”。从机构设置上,家长教育处于“三不管”地带。那些天天等候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的父母们,无论来自哪个社会阶层,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处于“饥渴”状态——这是家长教育的最佳状态。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家长进行引导和沟通,特别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带班多年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是家长最好的导师。学校本身在家长中间也有很高的“公信力”,“愿意听学校的”,是很多家长的共识。
其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已经明确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而早在2004年,全国妇联、教育部就发布过《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可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因为政出多门,难以落实。
今天的家长学校,当然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理解上,而应该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目前家长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已经有多种形式,但大多数属于自由松散型,缺少系统的课程安排,也缺乏保障,并且随校长的更替,家长教育起落也很大。
从长远看,中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家长学校教育机制。特别是要明确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家长学校的管理职责可以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办学主体为中小学(幼儿园),并从经费、人员上给予保证,让家长教育常态化,科学化,与学校教育互融互通。家长去学校,不是去听大道理,而是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是去“受训、道歉”,而是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自省自悟。把孩子的问题解决在未然状态,是教育的最佳选择。
一代家长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下一代的素质。我们虽然改变不了家长的素质,但可以改变其教育见识,让那些天天想打麻将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在家的时候不打麻将;让那些只懂得暴力教育的家长,看到和风细雨的魅力;让那些整天忙于工作的父母,懂得陪伴和对话;让那些想离婚的父母,坚持到孩子成年以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