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时事众评] 是一件大事已发生质变(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3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9-24 06:52: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长“晒官职”全网疯传背后,是一件大事已发生质变

2018年09月23日 21:43:28
来源:长安剑








231人参与 22评论



家长群里乾坤大,朋友圈中是非多。
最近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是非”,是一位家长妈妈向老师“花式晒官职”的截图——
在每个官名后用小括号细心地标注上职级,一经曝光立即引来大量围观群众,以致于媒体报道直接在标题中就标明传播的广度——全网疯传!
这位妈妈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就会把她骂——有人说她是在炫耀自己家的权势,好让老师对自家孩子高看一眼;还有人说她在“置换资源”,为老师敞开“后门”,换取孩子在学校的一路绿灯。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雪亮的眼睛里是揉不进沙子的,更何况“特权”二字进入纯净的孩子世界,这二字就从沙子变成了锥子,不仅扎眼,更扎心。
老百姓对特权的记忆向来血淋淋。
想当年清兵骠骑入关定鼎中原,八旗子弟世袭罔替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结果呢,不过匆匆百年,原来善于骑射的骁勇子弟变成国家的蛀虫,每月领着“月钱”喝茶遛鸟斗蛐蛐,国家由盛转衰。再过百十年,带起一波割地赔款的高潮,国破了,家亡了,民族屈辱史开始了。
到了民国,国民党虽打着“革命”的旗号起家,但以四大家族为核心的国民党特权阶层,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侈的生活,达官显贵在大城市“好似个鸳鸯蝴蝶”,却造就了普罗大众民不聊生“不应该的年代”。
特权必然催生官僚和腐化,不去特权就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以史为鉴知兴替,从1949年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至今,党中央一直坚决反对特权——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同志:“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小平同志曾痛陈特权现象存在的危害:“搞特权,特权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既有重拳出击下一个个大老虎被依法惩处,也有从细处入手的小切口大格局。作风建设的推进已经慢慢让社会发生变化。
高官受审从一开始的“爆炸性”新闻,到现在大家兴趣缺缺,强力反腐已经成为常态,新闻不再是新闻;从公款吃喝“开刀”的八项规定,一开始大家认为是“小事”,是“细节”,“一阵风就过去了”,却成了持之以恒抓早抓小、串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解决了以前上百个文件都管不住的问题。
看“腻”了腐败高官落马,科长炫“权”却成了刺眼刷屏的新闻,正是社会风气日渐清朗的体现。
须知再小的特权也能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再小的特权也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小事”不“小”,正是在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中,才能感觉到作风建设的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作风之变。
微信里面“晒官职”,实事求是地说,被晒出来的人挺无辜。
老公、老爸、表姐夫,甚至是老爸的高中学生,想必并不知道自己的职务职级名称变成了别人获取特权的垫脚石。但同时,他们又并不无辜,作为领导干部,要教育好身边人、家里人。人民群众有理由追问事实,纪检监察部门有责任调查详情。
“晒官职”刷屏是个“小事”,也是个大好事。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干部习惯在受舆论和制度双重监督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干部才能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权力才难以“特殊”、无法任性。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