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为人父母,
在用恶毒的语言,
把孩子推向深渊。
01
第一句
“我最讨厌上班了。”
“想想上班,我就头大。”
“哎呀,又该上班了。”
“要是不上班,就好了。”
“我最讨厌上班了。”
诸如此类的话,你经常在家说吗?
有段时间,我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想辞职,就忍不住经常在家发这样的牢骚。后来,儿子也经常向我抱怨:
“一想到上学,我就烦。”
“哎呀,又该上学了。”
“妈妈,我能不能不去上学。”
“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家庭就是磁场,父母就是情绪传染体,而弱小敏感的孩子是最易感染者。
动不动把讨厌工作放到嘴边的父母,如何教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
如果无法辞职,就尽量少发牢骚;如果忍不住发了牢骚,就说:“我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在没找到更好的之前,还是把它做好吧。”
为人父母,要直面工作的繁重和压力,用积极而乐观的行动让孩子明白,爸妈要努力赚钱养家,孩子要好好学习健康长大,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该肩负的责任。
02
第二句
“谁让我们家这么穷!”
“咱家不是没有钱嘛。”
“谁让咱家这么穷呢。”
“像我们这么穷的人,啥都别想了。”
这样的口头禅,你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儿说吗?
穷人家的孩子被富养,固然是一种病。
但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说穷,更给他灌输不安全的金钱观,长大后要么过分苛责自己,要么过于爱慕虚荣。
正确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你的孩子:
我们家不富裕,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断努力,会越来越好。
挣钱是父母的事儿,你只管安心读书,学有所长,将来自然可以找到挣钱的门路。
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用贫穷的思维禁锢孩子的一生。
多少父母自己缺乏努力和尝试,一生活在拧巴和仇富里,还把这种无能和戾气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一生活在负罪感里。
03
第三句
“我真后悔和你爸结婚!”
“我真后悔和你爸爸结婚。”
“我和你妈妈结婚真是瞎了眼了。”
“你爷爷奶奶真是太差劲了。”
家人之间发生矛盾,心怀怨气者在情绪无处发泄时,会把脸色或不满甩给孩子看。
短暂地看,内心当时的确得到了释放。但长久地看,这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小孩子不理解大人间的纷争。他只知道谁真爱他,他就愿意靠近谁。
当我们把怨气撒向孩子后,如果抱怨的恰是他最信赖的人,他就因怀疑和迷茫,陷入恐惧和分裂。
久而久之,他对原本依赖的亲人和家庭,会产生逃离和疏远。所谓叛逆,便是如此。
如果非要当着孩子的面儿说问题,陈述客观事实,避免情绪用事:
你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这样做,让我很伤心,我抽空要和他聊聊。
我知道,他很爱你。相信我,我会处理好的。我也爱你。
为人父母,最最忌讳的一条,就是因为大人间的纷争,让孩子内心不安,余生动荡。
04
第四句
“要不是因为你,
我早就不活了。”
“我不离婚,还不是因为你。”
“我这些年苦苦撑着,就是想给你一个完整的家。”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不活了。”
这是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对婚姻和男人失望至极时,最喜欢脱口而出的话。
这些话表面看,好像表达的是“我爱你,所以我不愿放弃”,但给孩子潜意识戴上的枷锁却是“我是妈妈的累赘,因为我,妈妈才受这样的苦难。”
“我是一个罪人”的负罪感,会让孩子的灵魂一生得不到舒展。他要么隐忍沉默,自戕自伤,他要么过度承担,背负终生。
如果你的婚姻不幸,请告诉你的孩子:
这是妈妈一个人的选择,这不是你的错。
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生活。因为我爱你,更因为我想变成更好的自己。
婚姻的幸与不幸,说到底,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我们不该把自己无法承受之重,推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05
第五句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你看人家谁谁,你再看看你。”
“要知道你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我怎么会生下你这样的孩子。”
这些气话,在焦灼无望的时候,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简直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世间多少事儿,都是一时逞快容易,再想收回来就难了。
有证据表明,那些有暴力和犯罪记录的人,小时候都曾遭受过父母言语的嫌恶。
自我认同感低,敌视周围环境,内心没有留恋,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孩子做错时,家长首先要反省的,是自己没有教育到,还是孩子故意做错事以此来引起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而不是,用嫌弃或暴力的方式,给孩子贴上标签,再把他往不归路上推一把。
我们种一盆花,发现它长得慢或叶子黄了,会想到是否光照不足,浇水不够。我们养一个孩子,遇到问题时却惯于责问,而极少反省。
这是可怕的。
06
第六句
“你们老师太过分了!”
“学校太坏了!”
“老师太过分了!”
“现在的教育真是太失败了!”
发现老师布置作业多,教育方式不当,在学校遭受委屈时,很多父母在不核实不调查的情况下,爱一味地偏听偏信,当着孩子说过激的话。
试问:你的孩子不需要再交给老师和学校了么?你的孩子不打算接受学习和教育了么?
发现学校和老师有问题,当着孩子的面儿抱怨无济于事,而是要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解决,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明白:
一,谁都不是完人,包括你的老师,也可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二,私下怨恨是没有用的,你只有去解决,才会尽可能争取到权益。
三,即便发现了问题,也要敬畏老师和知识,因为你的成长离不开他们。
聪明的家长,从来不站到老师的对立面,而是懂得和老师肩并肩。
07
第七句
“不好好读书,
将来有你吃的苦。”
“不听老子言,吃亏在眼前。”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有你后悔的。”
“再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当家长一遍遍唠叨这些时,有没有想过,初中毕业的邻居,现在是资产千万的老板;门口卖肉的大哥,也曾上过大学;而高中没有上完的拆二代,也开着宝马奥迪……
当我们灌输的理念和现实严重不符时,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
关于读书和命运、成绩和人生,我们需要阐清的立场是:
努力读书的话,你不一定就优秀富有,时运不济,身体不好,照样穷困潦倒。
不读书的话,你也不一定贫穷,掌握一门技能,碰上好运气,也能赚到钱。
所以,孩子,成绩无法决定你过怎样的人生,但你的健康和努力却可以。
08
第八句
“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爸爸,你为什么总是唉声叹息?”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这世上为什么会有穷人和富人?”
“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生活中,当你的孩子向你求教问题时,你这样搪塞过么?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每一次回避和敷衍,就是让孩子错失一次认知自我和了解世界的机会?
比“长大了你就明白了”更有力的,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当你真诚而坦然地陪孩子一起回答这些问题时,你将会发现:
孩子教给你的,或许更多。
他不是给你捣乱添堵的恶魔,而是那个让你看见初心、放下戒备、重新认知世界的天使。
你真该谢谢他,能够挑选你来当他的父母。
09
第九句
“我宁愿你不善良。”
“好人没好报,坏人太猖狂。”
“当个好人实在太难了。”
“孩子,我宁愿你不善良。”
在很多公众场合,我听见很多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儿公开这么说;在很多文章里,我们也见很多人这样耸人听闻地写过。
但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论调会在孩子心里播种下怎样的种子:鼓动他当一个坏人?还是让他一小与善良为敌?
其实,聪慧的父母都懂得,每一起关乎黑白善恶对立、好坏是非较量的事件,都是对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机。
中国孩子最需要的,是正确而立体的善恶观。
我们需要通过具体事件引领孩子懂得:
真正的好人,是有原则,有底线,知进退,辨是非,而不是一味的老好人。
真正的善良,是有锋芒,有胆略,勇承担,懂风险,而不是一味的愚善者。
好人和善良永远没有错。错的是,因一次伤害就歪曲和误解了它们的人们。
10
第十句
“现在的世道太坏了。”
“如今真是世风日下。”
“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世道太坏了,日子越来越难了。”
局势不明,物价上涨,房价高居,工资减少,事件频发,成人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多事之秋里,没有静好可言。
世道是如今变坏了,还是一直如此?人心是当下险恶,还是一直叵测?
答案是:一直都是如此。
每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今天,都是唯一的当下,也是无法重来的过往。
除了面对,我们别无他法。
因为,每个时代里,都有优秀而杰出的人,忠诚而无畏的人,也有怯弱而卑鄙的人,懒惰而自私的人。
有时候,时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成为怎样的父母,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对于孩子来说,某种程度上,父母就是他的天地与世界,时代和岁月。
11
第十一句
“看你爸爸怎么收拾你!”
“等你爸爸回来,看他怎么收拾你!”
“你再这样,我就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当着同学的面批评你!”
“你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很多父母面对不听话的小孩,都会用威胁的话来达到“制服”的目的。其实这是一种偷懒的教育方法,面对孩子需要纠正教育的举措没有耐心循循善诱,只是企图用家长的威严来让孩子“顺从”。
表面看上去孩子被你“震”住了,但如果父母总这样吓唬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和父母产生疏离感,长此以往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也不利于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另外,这种威胁的话父母一般都是说说而已,反复几次后有些孩子就不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更加肆无忌惮起来,这样也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2
第十二句
“我正忙着呢,一会再说。”
“我正忙着呢,一会再说。”
“别问我,去问你爸。”
“哪那么多问题,快去写作业吧”
小孩子正处在一个充满好奇的年龄,每天都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候父母不耐烦或者自己也解决不了,就会用敷衍的方法应付过去。
先不说这样让孩子错过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敷衍的态度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孩子就真的不会来“打扰”你了,你也就真的“清闲”了,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面对孩子的请求和问题,只要合情合理,父母都要尽可能认真地应对,不要觉得是小孩子就没有必要,你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
敷衍还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挫败感,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唯一的依赖,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孩子小小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13
第十三句
“爸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
“爸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一定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
“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就是我全部的希望”
“爸妈省吃俭用供你上学,你可一定要争口气”
很多父母喜欢说这些话来激励孩子,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听到这些话会很有愧疚感,想着都是因为我爸妈才这么辛苦,他们对我的期望太大了。然后孩子为了取悦和报答父母,会带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
这样的孩子大都比较要强、敏感,对自我要求高,抗挫折能力差,当遇到困难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心理和挫败感,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还小,要尽可能让他轻装上阵,不要早早把家庭的压力和负担强加在孩子身上,只有内心更轻盈才更容易取得成功。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但也是无私的,我们付出只是因为爱孩子,而不是为了“邀功”,更不是为了图回报。
14
第十四句
“你爸真没本事……”
“都是你爸没本事,不然咱家也不会这么穷”
“你妈真的是太啰嗦了,烦死人了”
“妈妈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嫁给你爸,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育儿专家们已经达成的共识就是,父母的感情状态对孩子有很大影响,恩爱的父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是最亲密的人,如果你在孩子经常抱怨另一半,就会让孩子内心产生认知的混乱。严重地长大后还容易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感,甚至排斥婚姻。
孩子从小在父母感情良好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得到了充分的爱的滋养,这样的孩子内心会更加温暖,有享受爱和付出爱的能力,才更有可能拥有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所以尽可能地少在孩子身边说贬低另一半的话,相反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另一半说话,让孩子多多理解爸妈。
没有一个父母的本意愿意伤害到孩子,更多都是无心之失。爱孩子,就从好好说话开始吧。
谨以此文,与君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