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新盐城发言人 于 2019-3-4 09:39 编辑
文:博爱
过去的某一日傍晚,在上冈客运站,一位穿着入时的城市姑娘来到车站传达室向门卫询问当天开往县城的班次车况。“请问老爹爹,今天开往建湖的车还有吗?”门卫大约六十多岁,调转头慢不经心地答道:“应该还会有呢吧!”虽然表情刻板,但显有疑惑地站起身,迎向门外凝视着问客,稍许:“您是……?”
姑娘不解地退后几步:“您……?”
这时,门卫大概已肯定了来人的身份,脸上有一丝笑意:“你,你是不是建湖三爹爹家的小洁大姑?我是陈大龙!”
“啊!原来还是大龙大舅呀!好多年不见,都记不起来了。”姑娘的脸上露出山花烂漫,两人立马大笑,热情客套起来。
许多年前,在上冈石桥头,有一个“小刀手”的屠夫,到农户家收购生猪。由于猪子养的太大太肥,户主就主妇一人在家,与屠夫两个人硬是搭不出猪圈,屠夫没好气的说:“你家屋里是什么人在说话?老太爷也能出来伸把手搭把劲呀!”
主妇道:“是客人”。说话间,两个客人已闻声走出门来,笑嘻嘻的帮忙一起将两头猪子弄上了船。当屠夫不太好意思敬烟的时候,其中一个客人注视着他的脸,一连声问道:“请问这位师傅贵姓?哪地方人?家父叫什么?”尽管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听言,屠夫敬烟的手僵硬地悬在半空,一脸的惊讶:“哎呀!这不是东海里的老老太爷嘛!刚才说是老太爷,还真是老太爷!”连忙递火点烟:“多有得罪!多有得罪!”
讲述上面两侧故事的目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嫡系家族中的人,为什么会对面不相识?如此生疏?造成如此尴尬局面?就是因为平常大家都忙,缺乏联系与往来,见面少。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为什么要祭祖和祭祖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不谈什么祭祖是祖代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的大道理,也不谈是为了追溯先祖、不忘生命之源,报恩报德,以及激发后代伦常圣贤,忠孝仁义,品德家风教育等等不现实的东西,只谈祭祖的真正现代现实意义。在经济发达,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应该借助一年一度,按照既定时间的祭祖机会,一个家族中的人,难得的一次聚会。大家都能够不分职位高低,不分贫富差异,不分年岁长晚,在祭祀先祖和缅怀亲人的同时,座下来相识相认,交谈交流。亦可叙叙各家的生活状况,家庭琐事,亦可谈谈国家国际形势。做到互敬互爱,互勉互励,互帮互助,增进家族之间血脉相连的感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自从文革以后恢复祭祖,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紧迫感,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和背景离乡走上人生仕途,祭祖已成了老年人和留守妇女的一项任务式的形式主义,逐渐被淡漠淡忘,一年不如一年那么重视。纵观各个姓氏家族,大小门头,都类似差不多。每逢祭祖,到场的人少,缺席的人多,一户能带几户的香火份子钱。那些上班族与带娃族的年轻妇女,不是姗姗来迟,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祭祀仪式东躲滑西遛,吃完饭立马走人。既失去了传统意义,也没有现代的现实意义。我担心,再有几代人下去,祭祖,这个若干前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将会被后来人虚无。血脉亲情也会因此一代生疏一代。族中人,相见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如同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