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你未长大,我要担当。
父母是一种职业,虽然没有岗前培训,但要毅然上岗;
虽然没有专业教育,但是可以在职进修;
虽然不能辞职,但是可以退休。
我是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郑雅桑的家长谢春林。
孩子就像行驶的绿皮车,虽然家长一直小心翼翼,但是脱轨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如何从容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是需要我们与孩子一起研习的必修课。
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故事的主题分别是“关于成绩”、“关于犯错”和“关于说话”。
希望这三个小故事,可以在我们和孩子心里种下精神和情感的种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关于成绩:
人生很长,不必慌张
我女儿高中以前的学习虽然也有起伏,但大体上不太让人担心和操心。
进了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竟是全班倒数第一。
这个成绩让我和娃爸难过了很久,有很长时间都不敢去教工食堂吃饭。
这之后,女儿明显比以前更加用功:
上课时尽量跟随老师的讲解;
下课后也积极主动地去老师办公室释疑解惑;
周末抓紧时间刷题;
周六晚上的乒乓球课停上了,只保留了周日上午的舞蹈课。
有一次我听女儿说:“有时候我冥思苦想5分钟都不得其解的物理题,我的同桌五秒钟就给出了答案。妈妈,你知道那是什么感受吗?”
作为一名理化生一塌糊涂的学渣,我完全懂得她的无助和无奈。
除了理解和爱,我给不了她更多。
怕女儿压力大,我和娃爸把期末考试目标定为班上倒数第五。
但现实情况却是:女儿由班上的倒数第一进步到倒数第二。
比起女儿糟糕的理科成绩,我们更心疼她的努力打了水漂。
我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淡定地劝女儿转读文科。
娃爸忧心忡忡地说:“万一她文科也读不好呢?”我淡定地回答:“万一文科也读不好,降低目标就好了。”
其实,谁家生娃儿的时候跟她商量说,“你将来上学能考第一不?考不了哇?那我不想生了。”
必须认识到:我们养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并不是都像《摔跤吧,爸爸》里的爸爸一样,因为缺个冠军才要生孩子。
亲子关系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是无怨的爱,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在和孩子相处的这一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修行和改变自己,默默守护,静待花开。
当我们本身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孩子也自然受到我们的影响。
女儿现在的学习成绩在她的努力中渐行渐涨,考试总分逐渐进步到班上前四名。
不过静待花开,不是撒手不管。
要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好,因为大多数优秀的孩子都走得很远,你现在跟她的每一天相处就都值得珍惜。
要对成绩一般的孩子好,因为他们将来多半就在我们身边,会陪我们过节,会陪我们过年;请我们吃火锅,请我们泡温泉。
华师一周鹏程校长说:“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而学业只是该过程的一部分。”
与其给孩子定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不如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关于犯错:
你未长大,我要担当
今年暑假,想到女儿马上升入紧张的高三,我和她约定:高三一年的学习之余,可以看书,也可以看电视,但要远离手机。
刚开始的半个月,女儿的确做得很好,每天都看书。半个月以后,她开始看电视。
之后,她说晚上回家吃饭浪费时间,不如留在学校刷题。
这个想法让我和娃爸欣慰不已。为了体现对她的爱与支持,娃爸自告奋勇每天下午回家取饭,按时送到学校。
一方面帮女儿节约时间,另一方面保证她的营养。
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了半个月。
一次,娃爸有事,匆忙把晚饭带到办公室,离开前交代女儿吃完了抓紧时间刷数学题。女儿乖巧地答应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娃爸提前回到了办公室。
女儿趴在桌上做题,一切看起来似乎很正常。可是娃爸去倒水的时候,讶然发现插座上插了一个他没有用过的手机充电器。
心里发毛,质问女儿,并在女儿口袋里发现了之前放在家里的手机……
这不是女儿第一次利用我们对她的信任跟我们躲猫猫了。
女儿小的时候喜欢看书,常趁我不注意,不写作业偷偷看书,快睡觉了她才慌慌张张赶作业。
后来喜欢玩电脑,又趁我不在家或忙于工作或家务时,偷偷开机玩电脑。
再后来,有了手机,她又玩出各种花样。
我们一直游走在“信任——被辜负——批评教育——收敛一段时间”的死循环里。
虽然我和娃爸一直努力地重建对女儿的信任,一直告诫她失去信任是一场灾难,但总因为她认错态度好而不忍心处罚她。
这一次,我和娃爸痛定思痛,决定不管女儿怎么忏悔,怎么表现,都要处罚她,绝不心慈手软。
于是我给女儿写了一封长信,告诉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违反规则必受处罚的原则。
在信中,我说:
人品,就像银行里的存款,每用一次,就少一点。
甚至有时候,就像没有保质期的食品,只要打开破坏过,就再也不能封存保留。
你对于信任,对于人品,都缺乏最基本的珍惜和爱惜。你不懂“爱惜羽毛”的意义。
你随意任意践踏自己在我们心里眼里的形象。因为你知道:我们爱你,最终会原谅你。
我们的确非常非常爱你。哪怕你一无是处,哪怕你十恶不赦,都无法停止让我们爱你。
可是女儿,我们的爱只能护你到高三毕业。
上了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你如果随意践踏规则,失去了别人的信任,你将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饭碗,只有垂垂老矣的我们。
别人不用告诉你错在哪里,只需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你或处罚你。
如果有那一天,爸爸妈妈会难过今天的失职:没有在家里教育你要遵守规则,并且告诉你“规则在心里,不在墙上也不在纸上”。
我和娃爸郑重决定:
未来的一个月,取消早上爸爸骑自行车送她上学的便利;
取消中午妈妈开车送她上学的便利;
取消晚上爸爸送饭到学校的便利。
除此之外,还必须给我们写一份3000字的检查。
女儿虽然有些难受,但心存侥幸,以为只要在接下来的高三开学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我们就会原谅她。
我和娃爸猜到了她的心思,但不动声色。
除了上述处罚,在家里,我对她还是一如既往,既不冷暴力也不责骂。
三天后,女儿的开学考成绩出来了,虽然数学只考了98分,但依然在班上排名第五。
说实话,我和娃爸对这次成绩没太放在心上,因为无论好坏,都跟我们的处罚没关系。
一天晚上,女儿委屈地对我说:“妈妈,我就数学没考好,其他都还可以的。”
我严正地告诉她,这次考试,她就是考年级第一,考满分,我们也不会提前结束对她的处罚,因为这是两回事,成绩绝对不能与品德进行交换。
处罚坚持了一个月。
好多次,看到女儿清晨出门前手忙脚乱,看到中午她在炎炎烈日下行走,我们也有些于心不忍,很艰难地跟自己做斗争。
但女儿自我跟她谈话后,倒坦然接受着处罚。
在学习上,她比以前用功了;在生活中,她比以前懂事了。
最大的变化是,她愿意跟我们开诚布公坦诚相待。
终于,在期中考试中,女儿的总分、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都有了明显进步。
关于说话:
“有毒”的家长,“中毒”的孩子
我读书的时候,我妈永远觉得我不如邻居家的妹妹:我没有她会做家务,我没有她乖巧懂事,我没有她讲卫生,我甚至没有她长得好看。
本来我和邻居妹妹关系挺好,可是我妈一直在我耳边夸她嫌弃我,渐渐地我不能以平常心对她了,我开始有意减少跟她的来往。
无数次被比较,无数次犯错被我妈痛骂或痛打时,我内心都无比怀疑我是不是我妈亲生的。
最严重的时候,我整整一个月不跟我妈讲话。有一次还站在池塘边万念俱灰。
直到考上大学后,我妈对我的态度才有了转变。
很多年过去了,小时候的那种被比较和被责骂的惶恐还钉在心里,常常在午夜梦回时汗湿后背。
但是我跟我妈提起这段经历,她老人家完全不记得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才是父母的“心头肉”。
攀比让父母变得无比焦灼,从而失去耐心,越来越喜欢发脾气。
脾气暴躁的家长常常把最亲的人当做情绪的垃圾桶,日复一日倾倒自己的情绪垃圾。
爱发脾气的人常常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认为都是别人犯错才导致自己情绪失控。
一个人不能有效管理情绪,其实是因为欠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又害怕事情失去控制。
坏脾气还很容易遗传。
在坏脾气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学会“发泄情绪,复制暴力”,却很难学会有效沟通和积极面对。
我花了将近20年才懂得:我们做家长的,不是要阻止孩子犯错误,而是要学会不发脾气。
好的家长,不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而是让她学会在复杂的环境里自我成长。
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千锤百炼反复打磨。
好的孩子,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要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好的成绩,不是试卷上的那个阿拉伯数字,而是“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综合反映。
人生很长,不必慌张。你未长大,我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