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乐观是空虚的,而真正的乐观,能教会孩子认识自己。它虽不是万灵丹——取代不了父母的好教养,取代不了孩子已形成的强烈道德观,但它依然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让孩子永远保持对自己、对世界的好奇。”——马丁教授 悲观的人表现较差 1、他们时常容易沮丧。 2、他们在学校,工作以及球场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低于其具有的潜在能力。 3、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比乐观者差。 乐观也好,悲观也好,都是我们对事物成因的看法。当一件好事或坏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基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乐观还是悲观,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悲观的孩子会把特殊情况当成普遍现象。 悲观孩子看来:所有老师都不公平;我就是笨手笨脚;没有人喜欢我…… 乐观孩子则会认为:某老师不公平;我球踢得很差,但我也有擅长的运动项目;他不喜欢我,但没关系,有别人喜欢我…… 悲观孩子看来:我只有在数学上能拿好成绩了;小莉请我参加庆生会,是因为她喜欢我;我能演这个角色,毕竟只有唱歌是我的专长了…… 乐观孩子看来:我很聪明;小莉请我参加庆生会,是因为我很不错;我能演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多才多艺…… 一般来说,乐观的孩子,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更积极,也会取得更多成绩。
相反,悲观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场意外。 所以,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坏事情归因于暂时性原因,帮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不要让孩子总是埋怨自己 有一种常见的悲观心理:坏事发生了,都是我的错。 这是一种自尊心强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因为失败,而感到愧疚,感到羞耻。 以下两个行动原则,对于保护孩子的乐观心态,兼顾客观看待问题有帮助。 第一个原则是:当孩子做错事,不要轻易就算了。 当孩子直接导致了一件坏事发生,就得为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责怪具体的错误行为本身,而不是责怪孩子:“你知道错了,请想想具体错在哪个行为上……” 第二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总是埋怨自己。 我的目标是,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自己,教会孩子客观评判每个问题背后的客观原因。对自己导致的问题自己要负责,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不用责怪自己。
当孩子陷入沮丧,父母如何引导才能事半功倍? 悲观的孩子主要是受了四方面的影响: 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批评、无助的经历。 如何帮助孩子调整 1、坚持真实评价 应该对孩子说实话,告诉暂时做不到很好的孩子,经过训练,事情才能做的更好,大家在他这个年纪,和他做的差不多。 2、不替代孩子完成 替代的结果可能很好,但也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当事情没办法如你所愿,你就放弃,让别人来代替你。 3、对孩子解释失败的原因提出反证 悲观的孩子面对挫折会得出很多负性评价。这会让他更倾向于放弃、退缩、抱怨。 而健康的心理暗示,应该是把坏事情归因于偶然或者暂时性原因。 比如,年龄还太小、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等。这些,才能鼓励孩子走出失败的阴霾。
我们应该避免让孩子把自己的失败,笼统地归因于“能力差”,会使得孩子害怕尝试,下次再面对失败的时候,更加无助。 我们最终的希望,还是他们的生活品质比我们的好,而这正建立在他们无论遭遇何事,都能永远积极向上的前提上。让每个孩子都有乐观心态,这才是他们通往幸福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