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将撒谎看做是贬义词,但事实上,孩子的谎言背后,往往躲藏着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害怕的东西。 1、自我满足 以前,和一个留守儿童对话时,小姑娘很喜欢依偎在我身边,看我“玩”手机,看我不停敲打屏幕,每当我打字完成时,小姑娘总会说,我妈妈也会打这么多的字、我妈妈也会跟我在网上聊天、我妈妈打游戏很厉害……等等此类的话语,开始我认为孩子只是为妈妈自豪,后来才知道,妈妈几乎很少跟孩子交流,甚至一周只打一个电话。由此可见,小姑娘的那些“谎言”无非是渴望母爱,自己用这些话来进行自我满足罢了。这样的谎言,我们是万万不能拆穿的! 2、好奇心在作怪 随着慢慢的长大,孩子们渐渐发现,很多事情大人知道孩子不知道,也有很多事情孩子知道,而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发现这件“好玩”的事情之后,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与大人进行验证,有时会编造一些很有想象力的故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话让孩子自己进行验证,再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把握分寸,别严厉喝止,这样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3、遭遇困境,害怕受伤害 在孩子开始去陌生的地方、开始接触陌生的事物与人时,很多孩子会出现用谎言来逃避的行为,比如初次上幼儿园、初次上小学等。他们觉得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进入陌生的地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此在哭闹无用的状况下,很多孩子会出现躯体化症状,一上学就肚子疼、一离家就头晕等等,或许在第一次接触时,孩子就受到了伤害,被老师责骂、被小朋友抢东西等。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背后的原因,然后肯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合理调整,让孩子学会正面解决问题,而非逃避。 4、我不想被惩罚、被批评 没有人愿意接受否面评价,没有人喜欢被责骂,孩子亦然。在孩子发生了没写完作业、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等等“犯错”事件后,孩子会害怕遭到老师的责备、家长的指责。所以,他选择撒谎,比如“我病了”、“是别人砸破的(推卸责任)”等,这个时候,家长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是不是让孩子“误会”了什么。对于错误,我们需要的是孩子承担部分后果,而不是过度惩罚,过多的责骂、批评,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用更多的错误来表达不满。 其实,撒谎的背后,还藏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自己跨越困境,用积极向上的方式表达自己,千万别夸大撒谎的负面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