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尼育儿经:孩子小时候大都想争第一,不愿被批评。我女儿就是如此,小时候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我没有通过多批评的方法来提高她的承受能力,而是去改变她看待批评的习惯性思维。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评,是因为觉得“被批评”是个大事情,好像天塌下来了,会夸大为:“老师不喜欢我了”,“是不是说明我不行啊”,这样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泪、痛苦是自然的。
所以,我通过平常和女儿聊天,逐步改变她对于批评的认知。那时我经常和她说:“被批评没什么啊,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伯父伯母在单位都会受批评,有时你妈还会批评我呢(很正常,没什么)。批评就批评呗,又怎么样呢(顺其自然)?这只说明这件事我们可能做得不太好,改进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习惯这样想,用一个合理的认知来应对批评,就不会那么难过,就容易承受了。
我也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有段时间我们经常玩,女儿掐着小腰,找些理由来批评我们,或者我和妈妈互相批评。我们都会说:批评就批评吧,没什么了不起的,很正常。这给孩子做了直接生动的示范。逐渐地,我们也去批评她。玩这个游戏她常常乐得哈哈大笑。孩子就逐渐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而我们说的话也成了她的口头禅,形成了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逐渐把游戏扩展到实际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只是利用自然出现的需要批评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孩子自然容易接受。所以她也进一步从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体验到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
许多父母出于严格要求的理念,喜欢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孩子出了点所谓的错儿,就上纲上线,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个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对批评过度反应了,这还会“传染”,其他人批评他时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影响更大了。虽然这种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习惯于批评,但是结果要么是压抑孩子,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抵触,怎么能做到轻松地承受呢?
Q:孩子能坦然面对批评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每次批评都太无所谓,孩子会不会因为批评“皮”了,不在乎了,错的事情也不改了呢?我有点这个担心。
A:孩子能够淡定地对待批评,并不是让孩子对批评无所谓,而是不要把精力用到沮丧、难过或者反驳上,知道被批评很正常,这样容易接受批评,会更好地去改进。
作者介绍
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