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 窑 记 作者;董加耕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广大农民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从城到乡兴起一股建房热,当时流行的:“要想替儿子娶到娘子,必须切好房子”,于是做父母的起早贪黑,风里雨里苦干不算,还要节衣缩食,拼了老命也要砌几间砖墙瓦盖的房子,也算是了却做父母的一件终身大事。因建房热,就必然产生供求砖瓦热,要买砖瓦,先得建窑烧砖瓦,形成供需一条龙,真是好不热闹,当时砖瓦价格哄抬的一涨再涨,找熟人凭关系,针头削铁似的,能省一分好一分,毕竟钱是农民身上的血汗换来的,就这样将高就低,勉勉强强,说是砌房子,也是外面光,远看红砖红瓦,有的高档一点,是青砖青瓦,但里面不少是自己长的树和购的毛竹做成行条和中脊,说起来,总算有新房了。 说起造窑也好,建窑也好,早在六十年代初,我立志回乡务农的第三年,困难时期刚刚好转,建房已有苗头,我是大队党支委,民兵营长和大队全体支委,和大家一合计决定建窑烧砖,有了奋斗目标感到很高兴,又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一致通过,看中董伙和寺刘交界有一片荒废地,约30亩,也靠大河边,运砖运碳也方便,当时离插秧季节不到一个星期,俗说:“黄秧落地,老少弯腰”,意思是季节不饶人。我们全体支委说干就干,六个队,分段包干,挖的挖,挑的挑,抬的抬,吃住在工地,我专程到盐城莽南窑把造窑的顶级师傅老邢请来现场指挥,将运的土夯实,层层夯,用石磨从眼子里扣绳子作为石锤,四人或者六人,一人一根绳子,喊一、二、三,向上拉,然后一起扔下,利用加重力来压实泥土,一遍一遍逐步加高,添厚,为了砌窑门和窑膛,先向邻近的楚九、常熟村借现成的砖,外加水泥,石灰,把门和膛砌起来,边砌砖边加土夯实,在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公社党委几位书记来找我谈话,要我们立即停下来,服从插秧,我和全体支委一致表示在插秧前窑不但建好,而且还冒烟,把窑烧起来,听我们这样表态后,公社几位书记拍拍我的肩膀说:“共产党员一定要说话算数啊!”将信将疑留下一句话:“土窑迟几天不碍事,插秧错过季节谁也担当不起。”我将压力变为动力,现场紧急动员,一定提前完成,邻村路过的人说:“董伙人历来七个和尚八样腔,人心不齐,这次能一个星期把窑建好冒烟,我们永世不从董伙走路。”我们董伙人说:“不争(蒸)馒头偏争口气,泡灰还要发发热,干出实事让他们看看”,还有的年轻人与人家说闲话的吵了起来,骂人家狗眼看人低,我们支委教育少数青年不要猪八戒过河----只图嘴功,要让事实来证明我们董伙人是好样的,说话算数不是孬种。 我是民兵营长总指挥,以基干民兵为主,老少一起上,分工明确,精益求精,果然不错,经过干群一心,一座能装八万砖的土窑建起来了;没有砖坯,用船到楚九,常熟、刘墩等邻居大队一一借回来,装进窑膛;我又去县组织部找王福祥部长批条子要计划,装回二十吨煤炭,用稻草、棉花秆,树枝,芦柴引火,终于把一座远近闻名的大土窑点火冒烟,全大队、邻居大队的干群也都蜂拥而至,前来观看,不少人带了鞭炮自动放了起来,一片欢呼声,不少为建窑流血流汗的干群留下了眼泪,有的脱下上衣、草帽、斗笠在空中挥舞,有几个壮年还把人相互抬起来向上空抛了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惜没有照相,但那个场面终身难忘,此后我搞社教在滨海八滩帮助建轮窑,在尚庄做工业副乡长,抓建轮窑,后来又帮董伙建轮窑一座,不断为乡亲们建房填砖加瓦,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作者;董加耕,写于2012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