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疏导要有目的、有实效、有情感、有针对性,最主要还是三个群体相互配合:
一、主力在学校。教师不只是班主任,也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放下自己的主观看法,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相互理解、信任、认同的前提下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并且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二、家长要配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在家庭中形成的,这就更加需要家长的帮助。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培训会、见面会,家长和老师间、家长和家长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家长对子女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家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教师要和家长相互通气、相互提醒,让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状况,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只有家长和学校紧密配合,双管齐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三、社会要参与。建立社会心理疏导机制,学生放假期间不在学校、不在家里的这个空白区域由社会进行干预,引导其正确的心理走向。利用行政能力限制学校周边不适合学生出入的网吧、舞厅等场所,开办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对博物馆、文体场馆等对学生免费开放,定期举办各种科普活动、心理教育讲座等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