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能源管理] 国家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复制链接] 7
回复
64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6-23 09:3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6]5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实施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
                                                                                                                       201647



     关键词:发改委
































各位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0:25 | 只看该作者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2016 年 3 月
1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已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
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世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进入
新常态、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强化等挑战。为积极应对挑战,党中央、
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作出了推动能
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
源体系。
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创造未来的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
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
神,围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性能源技术创新和对建设现代能
源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领域,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
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以及重点创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
图,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 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
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
能源格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北美率先取得突破,页岩气
和致密油成为油气储量及产量新增长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水
深记录不断取得突破;主要国家均开展了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
2
技术研发工作,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增
压富氧燃烧等技术快速发展。燃气轮机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H
级机组已实现商业化,以氢为燃料的燃气轮机正在快速发展;三代
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机组主流技术,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式
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及循环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风电技术发展
将深海、高空风能开发提上日程,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不断提高,
光热发电技术开始规模化示范,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多元化发展;电
网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电气设备新材料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部分储能技术已实现商业化应用。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新增
电力重要来源,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近年来,主要能源大国均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采取行动加快能源科技创新。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
计划,将“科学与能源”确立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形成从基础研
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强调加快发展低
碳技术,已陆续出台了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
核能等清洁电力等新计划。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 2030 年能源环
境创新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了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
全并举的方针,继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新储能技术,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IGCC)、整体煤气化燃料
电池循环等先进煤炭利用技术。欧盟制订了 《2050 能源技术路线图》
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智
能电网、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能源效率等方向的发展思路,
3
启动了欧洲核聚变联合研究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能源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
新的举措,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一是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
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对世界能源
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技
术创新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
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以及先进
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
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
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
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
关键装备技术,煤层气实现规模化勘探开发, 3000 米深水半潜式钻
井船等装备实现自主化,复杂地形和难采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部分技
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千万吨炼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天
然气液化、长输管道电驱压缩机组等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煤矿绿
色安全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型煤炭气化、液化、热解等煤
炭深加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正在进行工业化
示范;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广泛应用,投运机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大型 IGCC、 CO2封存工程示范和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
顺利推进,大型水电、 1000kV 特高压交流和± 800kV 特高压直流
4
技术及成套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
发展;基本掌握了 AP1000 核岛设计技术和关键设备材料制造技术,
采用“华龙一号” 自主三代技术的首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首座
高温气冷堆技术商业化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核级数字化
仪控系统实现自主化;陆上风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海上风电
技术攻关及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发电实现规模化发展,光热发电技
术示范进展顺利,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虽然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提高,但与世界能
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核
心技术缺乏,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三代核电、
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
机及高温材料、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等长期落后。二是产学
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重大能源工程提
供的宝贵创新实践机会与能源技术研发结合不够,创新活动与产业
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市场在科
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有待
提高,科技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有待改进。四是缺少长远谋
划和战略布局,目前的能源政策体系尚未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
置,国家层面尚未制定全面部署面向未来的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战略
和技术发展路线图。
(三)我国能源技术战略需求。 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应坚持以国
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一方面为解决资源保障、结构调整、污染排放、
5
利用效率、应急调峰能力等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另
一方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等多重国家
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持续动力。
1.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安全技术支撑。 我国
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关键阶段,能源需求在很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这要求通过能
源技术创新加快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构建常规和非常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和化工以及
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多元化能源技术体系。
2.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正在建
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这要求通过能
源技术创新,大幅减少能源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提供更清洁的能源
产品,加强能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清洁、循环的能源技术体
系。
3.围绕二氧化碳峰值目标提供低碳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对世界
承诺,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这要求通过能源技
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体系。在可再生领域,要
重点发展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灵活的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供热等技
术。在核能领域,要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
6
利用,小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二氧化碳封存
利用领域,要重点发展驱油驱气、微藻制油等技术。
4.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提供智慧能源技术支撑。 我国能源利
用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这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
备设施的效率,增强储能调峰的灵活性和经济性,推进能源技术与
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整个能源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各种能
源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能源技术体系。要重点
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力储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智
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技术。
5.围绕能源技术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材料装备支撑。 能源技术发
展离不开先进材料和装备的支撑。根据重点能源技术需要,重点发
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
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材料;重点发展非常规
油气开采装备、海上能源开发利用平台、大型原油和液化天然气船
舶、核岛关键设备、燃气轮机、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大型空分、大型压缩机、特种用途的泵、阀
等关键装备。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1:05 | 只看该作者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7
展理念,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
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突破能源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以能源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
新业态示范工程和试验项目为依托,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能源
技术革命,实现我国从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向能源技术强国战略转
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位
置,加强能源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合理配
置。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坚持重点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瞄准制约能源发展和可能取得
革命性突破的关键和前沿技术,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开展试验示范,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统筹协调。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重大技术
研发、 重大装备研制、 重大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创新,
坚持统筹国际国内能源科技开放式创新。
(三)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
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
8
我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到 2030 年,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
技术强国行列。
三、重点任务
(一)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加快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
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深部矿井灾害防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等关键
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加强煤炭开发生态环境
保护,重点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绿色高效充填开采、无煤柱连
续开采、保水开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等
关键技术装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提升煤炭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
平,研发高效建井和快速掘进、智能化工作面、特殊煤层高回收率
开采、煤炭地下气化、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重点
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 95%以
上。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深入开展
页岩油气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油气藏工程、水平井钻完井、压裂
改造技术研究并自主研发钻完井关键装备与材料,完善煤层气勘探
开发技术体系,实现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发,
保障产量稳步增长。突破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和关键技
术,开展先导钻探和试采试验。掌握深-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关键
9
技术,勘探开发埋深突破 8000 米领域,形成 6000~7000 米有效开
发成熟技术体系,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全面提升
深海油气钻采工程技术水平及装备自主建造能力,实现 3000 米、
4000 米超深水油气田的自主开发。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加强煤炭分级分质转化技
术创新,重点研究先进煤气化、大型煤炭热解、焦油和半焦利用、
气化热解一体化、气化燃烧一体化等技术,开展 3000 吨/天及以上
煤气化、百万吨/年低阶煤热解、油化电联产等示范工程。开发清
洁燃气、超清洁油品、航天和军用特种油品、重要化学品等煤基产
品生产新工艺技术,研究高效催化剂体系和先进反应器。加强煤化
工与火电、炼油、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转化、燃料电池等相关
能源技术的耦合集成,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研发适
用于煤化工废水的全循环利用“零排放”技术,加强成本控制和资
源化利用, 完成大规模工业化示范。 进一步提高常规煤电参数等级,
积极发展新型煤基发电技术,全面提升煤电能效水平;研发污染物
一体化脱除等新型技术,不断提高污染控制效率、降低污染控制成
本和能耗。
(四) 二氧化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研究 CO2低能耗、
大规模捕集技术,研究 CO2驱油利用与封存技术、 CO2驱煤层气与
封存技术、 CO2驱水利用与封存技术、 CO2矿化发电技术 CO2 化学
转化利用技术、 CO2生物转化利用技,研究 CO2矿物转化、固定和
利用技术,研究 CO2安全可靠封存、监测及运输技术,建设百万吨
10
级 CO2捕集利用和封存系统示范工程,全流量的 CCUS系统在电力、
煤炭、化工、矿物加工等系统获得覆盖性、常规性应用,实现 CO2
的可靠性封存、监测及长距离安全运输。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开展深部及非常规铀资源勘探开发
利用技术研究,实现深度 1000 米以内的可地浸砂岩开发利用,开
展黑色岩系、盐湖、海水等低品位铀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实现
自主先进核燃料元件的示范应用,推进事故容错燃料元件( ATF)、
环形燃料元件的辐照考验和商业运行,具备国际领先核燃料研发设
计能力。在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全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基础上,推进
快堆及先进模块化小型堆示范工程建设,实现超高温气冷堆、熔盐
堆等新一代先进堆型关键技术设备材料研发的重大突破。开展聚变
堆芯燃烧等离子体的实验、控制技术和聚变示范堆 DEMO 的设计
研究。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 推进
大型商用水法后处理厂建设,加强先进燃料循环的干法后处理研发
与攻关。开展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地质处置及安全技术
研究,完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理论和技术体系。围绕高放废液、高
放石墨、 α废物处理,以及冷坩埚玻璃固化高放废物处理等方面加
强研发攻关,争取实现放射性废物处理水平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研
究长寿命次锕系核素总量控制等放射性废物嬗变技术,掌握次临界
系统设计和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建成外源次临界系统工程性实验装
置。
11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深入研究更高效、更低成本
晶体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关键配套材料。研究碲化镉、铜
铟镓硒及硅薄膜等薄膜电池产业化技术、工艺及设备,大幅提高电
池效率,实现关键原材料国产化。探索研究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
开展电池组件生产及应用示范。掌握高参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全
面推动产业化应用,开展大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示范,实现太阳
能综合梯级利用。突破太阳能热化学制备清洁燃料技术,研制出连
续性工作样机。研究智能化大型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应
用、大型光热电站关键技术,开展大型风光热互补电站示范。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研究适用于 200~300 米高度的大型
风电系统成套技术,开展大型高空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研发 100
米级及以上风电叶片,实现 200~300 米高空风力发电推广应用。深
入开展海上典型风资源特性与风能吸收方法研究,自主开发海上风
资源评估系统。突破远海风电场设计和建设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 10MW 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及轴承、控制系统、变
流器、叶片等关键部件,研发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海上风电场集
群运控并网系统,实现废弃风电机组材料的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
用,保障海上风电资源的高效、大规模、可持续开发利用。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及先进
核能的制氢技术、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制氢和甲烷重整/部分氧化制
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纯化技术,开发氢气储运的关键材
料及技术设备,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
12
用一体化,以及加氢站现场储氢、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
研究氢气/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PEMFC)技术、甲醇/
空气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MFC)技术,解决新能源动力电源
的重大需求,并实现 PEMFC 电动汽车及 MFC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示
范运行和推广应用。研究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实现示范应用
并推广。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 突破先进生物质
能源与化工技术,开展生物航油(含军用)、纤维素乙醇、绿色生物
炼制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研究新品种、高效率能源植物,建设生态
能源农场,形成先进生物能源化工产业链和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
体系。加强海洋能开发利用,研制高效率的波浪能、潮流能和温 (盐)
差能发电装置,建设兆瓦级示范电站,形成完整的海洋能利用产业
链。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研发水热型地热系统改造及增产技术,
突破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装备,建设兆瓦级干热岩发电和地热综合
梯级利用示范工程。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深入研究燃气轮机先进材料
与智能制造、机组设计、高效清洁燃烧等关键技术,开展燃气轮机
整机试验,突破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和设计技术等燃气轮机产业发展
瓶颈,自主研制先进的微小型、工业驱动用中型燃气轮机和重型燃
气轮机,全面实现燃气轮机关键材料与部件、试验、设计、制造及
维修维护的自主化。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研究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高温储
13
热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热(冷)技术,研究面向电网调
峰提效、 区域供能应用的物理储能技术, 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并网、
分布式及微电网、电动汽车应用的储能技术,掌握储能技术各环节
的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示范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
领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研究高储能密度低保温成本
储能技术、新概念储能技术(液体电池、镁基电池等)、基于超导
磁和电化学的多功能全新混合储能技术,争取实现重大突破。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掌握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
新型大容量高压电力电子元器件技术;开展直流电网技术、未来电
网电力传输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突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高压海底电力电缆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等能
源装备部件关键技术和工艺。掌握适合电网运行要求的低成本、量
子级的通信安全工程应用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研究现代电网智
能调控技术,开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并网关键技术研
究示范;突破电力系统全局协调调控技术,并示范应用;研究能源
大数据条件下的现代复杂大电网的仿真技术;实现微电网/局域网
与大电网相互协调技术、源-网-荷协调智能调控技术的充分应用。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
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
新业态。推动能源智能生产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化石
能源智能化生产,以及多能源智能协同生产等技术。加强能源智能
传输技术创新,重点研究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智能网络的协同
14
控制等技术,以及能源路由器、能源交换机等核心装备。促进能源
智能消费技术创新,重点研究智能用能终端、智能监测与调控等技
术及核心装备。推动智慧能源管理与监管手段创新,重点研究基于
能源大数据的智慧能源精准需求管理技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智慧
能源监管技术。加强能源互联网综合集成技术创新,重点研究信息
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能源大数据集成和安全
共享、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与管理以及需求侧响应等技术,形成较
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加强现代化工业节能技术
创新,重点研究高效工业锅(窑)炉、新型节能电机、工业余能深
度回收利用以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工业系统节能等技术并开展
工程示范。开展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以及高效智能家电、制
冷、照明、办公终端用能等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推动高效节能
运输工具、制动能量回馈系统、船舶推进系统、数字化岸电系统,
以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创新。加强
能源梯级利用等全局优化系统节能技术创新,开展散煤替代等能源
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形成有力支
撑。
以上各项重点任务分解为若干具体技术创新行动,详见附件。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1:29 | 只看该作者
四、政策保障
(一)完善能源技术创新环境。 建立健全能源领域相关法律法
规及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配套政策法规。加强
15
能源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多元包容、尊重创新、宽容失败、良
性竞争的科研文化。完善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等知识产权创造、运
用、管理、保护机制。完善能源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能源自主创新
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建立健全能源技术装备标准、检测、认证和
质量监督组织体系,保障能源技术装备质量。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成
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强化对能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
完善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能源技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能
源技术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
突出创新绩效评价。
(二)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能源技术
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
源技术创新领军企业,推动企业成为能源技术与能源产业紧密结合
的重要创新平台。健全国有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能源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切实推动国
有能源企业成为重大能源技术装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主体。鼓励民
营企业开展能源技术创新,积极承担国家能源技术创新任务。完善
能源领域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等创新服务体系,鼓励能源领域中小
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鼓
励围绕重点和新兴能源技术领域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三)夯实能源技术创新基础。 深化能源领域科研院所分类改
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源头
16
创新主力军地位,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基础研究
和重大战略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依托骨干能源企业、高校和
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能源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立新型的组织结
构和运行机制。完善能源领域军民技术融合政策制度,加速核能、
航空航天等领域符合条件的军用技术向能源领域转化应用。组织实
施能源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
培养体系。抓好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能
源技术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宏观战略思维
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完善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 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府
性基金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
管理改革,强化对能源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支持。推动
企业成为能源技术研发投入主体,鼓励企业自主投入开展能源重大
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研究设立能源产业科技创
新投资基金,支持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引导风
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能源技术创新。深化金融领域改革,
拓宽能源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能源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力
度。
(五)创新税收价格保险支持机制。 实施有利于能源技术创新
的税收政策,完善能源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能源企业
税收负担。研究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针对能源技术创新示范
17
工程落实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和产品价格优惠政策,促进先进
能源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能源技术装备
支持政策,推进保险补偿机制,研究使用首台(套)装备的优惠政
策,加快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化。
(六)深化能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 制定能源技术创新国际化
战略,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技术国际合作。充
分利用国际国内能源技术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我国
对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资源配置的掌控能力。相关部门在国际合作交
流中,注重在技术合作、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沟
通和对话平台。鼓励能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开
展联合技术创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依托重大能源项目,
推动我国先进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发挥国家能源委员会在能源技术
创新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会商制度和协调机制,分
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 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做好相关支持配合工作。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
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能源技术创新及相关
示范工程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切实推动本地区能源技术进步。
(二)组织开展工程试验示范。 针对重点技术创新行动,研究
设立国家能源技术创新试验示范依托工程,按照公平、公正、公开
18
原则,通过竞争性机制确定示范工程牵头承担单位。建立国家能源
技术创新示范项目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平台,对示范项目开展全过
程、全周期跟踪和服务。按技术领域建立专家组和咨询服务指导机
制,对示范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并提出推广应用建议。
(三)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国家能
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实施的跟踪监测、科学
评估和督促检查,定期对相关战略目标、计划执行等情况进行科学
评估评价,及时协调解决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能
源技术发展形势动态修订行动计划。
(四)做好配套衔接工作。 在实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
划(2016-2030 年)》中,要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科技专项规划、《中国制造 2025》
等战略规划的衔接配合,积极推荐重大能源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国家
相关创新专项规划,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形成共同推进行动落实
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我国能源技术革命。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2:22 | 只看该作者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1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5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11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18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23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28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33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55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3:28 | 只看该作者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发。 重点在煤炭开采隐蔽灾害探
查、重大灾害综合治理、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煤系共生伴生资源
综合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煤炭智能开采、地下气
化开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矿山建设。 重点在绿色高效充填开
采、绿色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采动塌陷区
治理与利用、保水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及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环
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 年目标。 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
升。大中型矿区基本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原煤入洗率达到 80%,采
动环境损害降低 7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 85%以
上;基本实现智能开采,机械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上
全覆盖,重点煤矿区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 50%以上,全国煤矿采煤
机械化程度达到 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 65%以上;单个气
化矿井年气化 50 万吨煤炭。
2.2030 年目标。 煤炭实现科学产能。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基本
建成绿色矿山,原煤入洗率达到应洗尽洗,采动环境损伤降低 90%
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 90%以上;实现智能化开采,
2
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路线图
3
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顺槽集中控制,全国煤矿采煤
机械化程度达到 95%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 80%以上;规模化
地下气化开采矿井实现工业示范。
3.2050 年展望。 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
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
(三)创新行动
1.地质保障与安全建井关键技术。 研究西部煤田地质勘探技
术、大深度和智能化的地质钻探技术及装备、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
磁技术、无人机航磁技术、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的评价及煤矿安全
地质保障技术;研究千米冲积层立井施工、西部弱胶结软弱岩层钻
井法凿井和大斜长沿轴线斜井冻结等安全建井关键技术。
2.隐蔽致灾因素智能探测及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技术。 研发煤矿
水害、火灾、瓦斯、顶板及冲击地压等主要灾害隐蔽致灾因素智能
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重大灾害危险源及前兆信息识别与自分析评
价技术,研发事故隐患相关基础参数、工程参数、人员及设备运行
状态与故障参数等信息监测技术及装备,以及重大灾害智能预警技
术。
3.深部矿井煤岩、热动力灾害防治技术。 研发深部矿井采场及
围岩控制技术与装备、以区域卸压增透和致裂卸压增透为主的深部
矿井煤岩瓦斯灾害治理技术及装备,研发以阻化泥浆和液氮为主的
深部矿井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工艺与装备;研究以集中降温和
局部降温为主的深部矿井热害综合治理技术。
4
4.矿山及地下工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 研发煤矿重
大事故灾区高可靠性无人侦测技术、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技术及装
备、灾变环境应急通讯及遇险人员搜求技术与装备,以及分布式联
合仿真救援培训演练系统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5.煤炭高效开采及智能矿山建设关键技术。 研发煤矿智能化工
作面成套技术及装备、巷道高效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以及薄和较
薄、大倾角-急倾斜及特厚的煤层高效高回收率开采技术与装备;
研发千万吨级矿井大型提升装备、煤矿智能供配电与节能技术;研
究矿山海量数据存储管理和并行分析技术、基于云服务和大数据技
术的煤矿智能预测和决策系统,以及矿业感知、管控、诊断与维护
技术。
6.与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研究煤矿区煤炭及伴
生资源条件探测和精细识别技术,以及矿井水井下储存、深度净化
处理、综合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技术;研发西部煤田控火及热能利用
技术、煤与煤层气共采及瓦斯高效抽采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煤
-水-气-热-铀”多资源共采关键技术。
7.煤炭绿色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
技术及装备、绿色结构充填控制岩层沉陷关键技术,以及大型露天
矿连续、半连续开采工艺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无煤柱连
续开采、保水开采、矿区环境遥感监测、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高
强度大规模开采、西部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与控制等技术研究,
研发毛煤井下分选与矸石井下充填处置技术与装备。
5
8.煤炭高效分选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发煤炭精细化重介质分选
技术、高效干法选煤技术、煤炭产品质量监测与选煤过程智能控制
技术、千万吨/年模块化洗选技术与装备,以及矿区煤泥综合利用
技术。
9.矿区地表修复与重构技术。 研究煤炭开采与城镇化建设协调
开发技术、煤炭高强度开采沉陷与生态演变精准监测及修复治理技
术,以及赤泥与煤矸石混合堆存技术;研发矿区地貌、土壤、植被、
水体重构和景观再造技术。
10.煤炭地下气化开采技术。 研究气化煤层的赋存条件判识,
以及高可靠性的地下气化炉燃烧工作面位置监测方法,研发拉管法
后退式注气装备与工艺,以及地下气化的燃空区充填及气化工作面
组的接替技术与工艺。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重点在页岩油气赋存机理、资源和选
区评价等基础理论与技术,页岩油气藏地质建模、动态预测和开采
工艺,页岩油气长水平井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改造技术和关键装
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在深层煤层气开发、复杂储层煤层气高
效增产、 低阶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开发、 煤层气开发动态分析与评价,
以及煤层气井高效排水降压工艺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在天然气
水合物勘探目标预测及评价、钻井及井筒工艺、高效开采,以及环
境影响评价和安全控制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6
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路线图
7
2.深层油气勘探开发。 重点在深-超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及
评价、储层地震预测及安全快速钻井、深层超高压油气流体评价,
以及复杂储集层深度改造和开发配套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3.深海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 重点在深远海复杂海况下的浮式
钻井平台工程、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海底管道与立管工程、深水流
动安全保障与控制、深水钻井技术与装备,以及基于全生命周期经
济性的开发技术评价及优选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 年目标。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初步明确页岩油
气富集机理、流动机理,建立页岩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储层微观
孔隙结构表征、页岩含气量准确测定、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甜点
地球物理预测、 产能预测、 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分段压裂技术,
陆相页岩油气地质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取得进展, 主要装备、 工具、
材料基本实现自主化生产,单井成本降低 10%以上,页岩油气勘探
开发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煤层气基地直井平均产
量达到 2500 方/天,水平井产量达到 15000 方/天,实现高煤阶煤
层气高效开采;油页岩地面干馏收油率达到 90%以上、尾料利用率
达到 80%以上,地下原位裂解技术实现产业化,建成 3~5 个示范工
程;落实冻土区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建成 2~3 个先导开
采试验区。在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形成深层油气成藏地质理论
体系,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完善,且总体上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
步形成埋深 7000 米以上深层油气开发技术。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
8
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体系,自
主建造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平台,形成自主开
发 3000 米深水大型油气田工程技术能力。
2.2030 年目标。 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查明不同类型页
岩油气富集机理、开发机理、流固耦合机理,形成适合于中国地质
特点的页岩油气资源与选区评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页岩含
气量准确测定、页岩油气测井综合评价、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产能
预测、长水平井段水平井钻完井及分段压裂等技术,配套装备、工
具、材料国产化率达到 80%以上,水平井钻完井及压裂改造费用大
幅度降低,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海相页岩气的高效开
发和陆相页岩油气的有效开发;实现低煤阶煤层气选区动用;形成
天然气水合物有效开发能力,初步建成天然气水合物试验基地。在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方面,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且技术趋于成
熟; 深-超深层油气资源有效开发, 勘探开发埋深突破 8000 米领域,
形成 6000~7000 米有效开发成熟技术体系。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方
面,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领先且技术趋于成
熟;实现深远海油气田工程技术有效开发达到 4000 米水深,深海
油气勘探、钻井以及开发生产关键工程技术与装备完全国产化。
3.2050 年展望。 全面建成先进的页岩油气科技体系,配套的装
备、工具、材料全面实现国产化,页岩油气资源实现高效开发,产
量持续快速增长,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全面建成深层油气科技创新体
9
系。全面突破深远海钻采工程技术与装备自主制造能力,建成先进
深远海油气开发工程科技体系。非常规和深层、深海油气资源全面
高效开发,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我国油气产量主力。
(三)创新行动
1.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技术。 针对我国海、陆相页岩
层系特点,研究页岩油气赋存机理与分布规律,开展页岩储层微观
孔隙结构定量表征、页岩含气量测定、页岩油可流动性评价、页岩
油气资源评价与选区评价、页岩油气测井综合评价和“甜点”地球
物理预测技术等研究,形成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油气地质理
论与勘探技术体系。
2.页岩油气流动机理与开发动态预测技术。 针对我国页岩油气
藏的地质特点,以油气藏精细描述和地质建模研究为基础,借助现
代油藏工程的技术手段,开展页岩油气多尺度耦合流动机理、物理
模拟、产能预测和动态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技术等基础研究,揭示
页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流动规律,发展页岩油气藏工程理论和技
术方法,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页岩油气成井机制及体积压裂技术。 开展高精度长水平段水
平井钻完井、增产改造与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海相深层页
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与压裂改造技术、陆相页岩油气长水平段水平
井钻完井与压裂改造技术、无水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实现不
同类型(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不同深度( 3500 米以浅、 3500
米以深)页岩油气高效开发。
10
4.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关键装备与材料。 针对页岩储层低孔、特
低渗特点,研发适合于不同类型页岩的长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关键
装备、工具、钻井金属材料、油基钻井液和弹塑性水泥浆体系,开
发制备低磨阻、低伤害、低成本的滑溜水压裂液体系和高效携砂、
低伤害的冻胶压裂液体系,开展压裂返排液再利用技术研究,形成
适合于中国页岩油气地质特点的钻完井关键装备、工具及材料,提
高国产化比例, 大幅度降低钻完井成本, 实现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
5.煤层气资源有效勘探开发技术。 开展超低渗透煤储层改造技
术、多煤层煤层气合采技术、深层煤层气开发技术、复杂储层煤层
气高效增产技术、低煤阶煤层气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
动态分析与评价技术和煤层气井高效排水降压工艺技术等研究,保
障我国煤层气产量稳步增长。
6.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 研究水合物勘探目标预测评价
技术、钻井及井筒工艺技术、高效开采和复合开采技术、安全控制
技术、开采环境监测技术,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示范工程,掌握
有效开采技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
7.深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开展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地
质理论及评价技术、深层-超深层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深层超
高压油气流体评价技术、深层复杂储集层深度改造与开发配套技
术,以及深-超深层安全快速钻井技术等研究,实现深层油气高效
开发。
8.深海油气有效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 开展深远海浮式钻井平
11
台工程技术、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技术、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工程技
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以及深水大载荷采油装备关键
设备轻量化技术、深水油气田全生命周期监测技术研究。研发水深
3000 米领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建设海洋深水油气配
套产业链。构建基于海洋工程大数据的全景式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
技术。全面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从概念研发到总装设计及其建造的完
整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9.海洋油气开发安全环保技术。 研发海底管道运行监测技术、
海洋油气泄漏应急处理技术与装备。针对深远海作业,开展海工装
备零排放技术、节能技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SE)分
析,以及海底油气设备安全监测技术等研究。
10.非常规及深海油气高效转化及储运技术。 研究天然气水合
物高效储运技术。针对海上及偏远地区油田,重点开展天然气就地
高效转化紧凑型高通量转化技术研究。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分级分质转化。 重点在先进煤气化、大型煤炭热解、加
氢液化、焦油和半焦高效转化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重要能源化工产品生产。 重点在天然气、超清洁油品、航天
和军用特种油品、基础化学品、专用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技术
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3.煤化工与重要能源系统耦合集成。重点在与火力发电、 炼油、
12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路线图
13
可再生能源制氢、生物质转化、燃料电池等系统的耦合集成方面开
展研发与攻关。
4.煤化工废水安全高效处理。 重点在提高复杂废水处理能力、
降低成本、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排放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5.先进煤电技术。 重点在常规煤电参数等级进一步提高、新型
煤基发电和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方面上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 年目标。开发出 3000 吨/天以上大型煤气化技术及煤种
适应性强的新一代气化技术;形成成熟的低阶煤热解分质转化技术
路线,完成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煤制燃料技术、能效水平进一步提
升,掌握成熟高效的百万吨级煤制油及特种油品工业技术和催化
剂,完成 10 亿方级自主甲烷化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实现煤制化
学品技术的升级和技术集成。突破煤气化废水预处理、改善可生化
性、特征污染物降解及深度处理等关键技术,完成废水处理技术工
业示范。全面掌握 700℃等级高温材料制造和加工技术,掌握新型
煤基发电技术,开发和示范燃煤机组烟气多污染物( SO2、 N0x、
Hg 等)一体化脱除技术。
2.2030 年目标。 形成适应不同煤种、系列化的先进煤气化技术
体系,突破基于新概念的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技术。实现百万吨
级低阶煤热解转化技术推广应用,突破热解与气化过程集成的关键
技术。开发出一批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的煤制燃料和化学品新
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突破煤化工与炼油、石化化工、发电、可
14
再生能源耦合集成技术并完成工业化示范。建设 700℃超超临界燃
煤电站,建成新型煤基发电技术示范工程并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燃煤污染物净化一体化工艺设备成套技术。
3.2050 年展望。 形成完整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整体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煤炭加工转化全生命周期经济、社会和环保效
益显著提高,支撑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700℃常规煤电技术
供电效率达到 56~60%;掌握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 MHD-CC)发
电等探索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全部煤电机组实现低成本污染物超
低排放,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技术全面应用。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09:43:54 | 只看该作者
(三)创新行动
1.先进煤气化技术。 研发适应于高灰熔点煤的新型超高温气流
床气化技术、处理能力 3000 吨级/天以上大型气化炉、千吨级/天
连续自动液态排渣床加压气化炉;突破大型流化床加压气化关键技
术,开展 2000 吨级/天气化炉工业示范;研制日输送量千吨以上煤
气化专用粉煤输送泵;开展新一代煤催化气化和加氢气化技术研
究,并推进工业示范。
2.先进低阶煤热解技术。 研发清洁高效的低阶煤热解技术,开
展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加强热解与气化、燃烧的有机集成,开发
气化-热解一体化技术和燃烧-热解一体化技术,与燃气循环发电或
蒸汽循环发电结合,开展油化电多联产工业示范。研究更高油品收
率的快速热解、催化(活化)热解、加压热解和加氢热解等新一代
技术。
15
3.中低温煤焦油深加工技术。 研发煤焦油轻质组分制对二甲
苯、中质组分制高品质航空煤油和柴油、重质组分制特种油品的分
质转化技术, 开展百万吨级工业示范。 研究中低温煤焦油提取精酚、
吡啶、咔唑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建设 50 万吨/年中低温
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芳烃和环烷基油工业化示范工程。
4.半焦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半焦在民用散烧、工业锅炉、冶金、
气化、发电等方面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完成清洁高效的民用炉灶
和工业窑炉燃烧试验、示范及推广;完成半焦用于烧结、高炉喷吹、
大型化气流床和固定床气化、粉煤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业化试
验、示范及推广。
5.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技术。 研发温和反应条件下的新一代
煤直接液化技术、高温费托合成等新型煤间接液化技术;开发超清
洁汽柴油以及军用柴油、大比重航空煤油、火箭柴油等特种油品生
产技术;研究煤衍生油预处理、芳香化合物提取、分离及深加工技
术。加强煤直接液化与间接液化、高温费托合成与低温费托合成的
优化集成,完成百万吨级工业示范。
6.煤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 开发煤经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制天然
气成套工艺技术,开展 10 亿方/年工业示范。研究煤气化与变换、
甲烷化的耦合集成技术,探索一步法煤制天然气技术。开发新一代
氢气分离技术,中小型洁净煤气化制工业燃气成套技术。
7.新一代煤制化学品技术。 研发新型的氨、甲醇、煤制烯烃、
煤制乙二醇合成技术和催化剂;突破甲醇制芳烃、石脑油与甲醇联
16
合制烯烃、二甲醚羰基化/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合成气制高碳伯
醇、煤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甲苯烷基化制对二甲苯、煤氧热法
制电石等技术,并开展大型工业示范。探索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
乙醇等技术。开展煤制化学品高效催化剂研发、放大与工业制备,
设计制造配套的大型工业反应器及其他关键设备。
8.煤油共炼技术。 研究煤油共炼协同反应机理、原料匹配性调
控技术,以及新一代高活性、高分散性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定向
转化生产清洁油品、特种油品和芳烃技术;自主研制单台 150 万吨
/年大型浆态床加氢反应器、新型高压差减压阀、高压油煤浆输送
泵等关键装备;研发含油残渣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9.煤化工耦合集成技术。 研发煤与生物质和垃圾共气化、煤化
工制(用)氢系统与风电(太阳能)制氢集成、煤化工与可再生能
源电力储能和调峰集成、煤化工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集成、
煤化工与燃料电池发电集成、煤化工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集成等关键技术。
10.高有机、高盐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 开发典型污染物
高效预处理、可生化性改善、去除特征污染物酚及杂环类和氨氮等
高有机废水近零排放关键技术;开发包括臭氧催化氧化的深度处理
技术及浓盐水分离、蒸发结晶组合技术;研究废水处理各项技术的
优化组合,完善单质结晶盐分离流程和结晶盐利用,开展废水近零
排放技术优化和工业示范。进一步研发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路
线的煤化工废水全循环利用“零排放”技术。
17
11.700℃等级镍基合金耐热材料生产和关键高温部件制造技
术,以及主机和关键辅机制造技术。 研发 700℃镍基合金高温材料
生产和加工技术,耐热材料大型铸件、锻件的加工制造技术,高温
部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及高温材料的检验技术等;研究 700℃机
组主辅机关键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研发 7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锅
炉、汽轮机及关键辅机和阀门国产化制造技术。
12.新型煤基发电技术。研究 600MW 及以上容量机组褐煤预干
燥及水回收高效褐煤发电集成及设备开发技术,实现在 600MW 等
级或以上容量机组褐煤高效发电集成技术的工程应用;研发
1000MW 等级超超临界褐煤锅炉配套风扇磨煤机设计制造技术。研
究并掌握全燃准东煤锅炉燃烧技术,建设示范工程。
13.多污染物( SO2、 NOx、 Hg 等)一体化脱除技术。 研发自
主知识产权的多污染物( SO2、 NOx、 Hg 等)一体化脱除技术,包
括研发具有同时吸附多污染物的新型高效吸附剂及高效、低成本氧
化剂、氧化工艺与设备、以及高效催化剂等,研发多污染物一体化
脱除技术工艺关键装置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工艺流程优化技术
等。
14.煤电技术探索。 重点探索研究基于富氧燃烧的超临界二氧
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及碳捕集技术、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
( IGFC-CC)发电技术,以及磁流体发电联合循环( MHD-CC)发
电技术。

各位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