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地区衣饰习俗(1) (特别鸣谢原市图书馆李长顺老先生提供资料) 服饰盐阜大地历史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相对较少。 前清时期的主要装束为长袍、马褂。辛亥革命后,大都沿袭晚清的长袍、短打。长衫衣褂和上褂下裙,成为男女常礼服式。男人冬天穿大衭棉袍,外罩可换洗的大衭大褂子,用布条盘结的中式钮扣钉在右侧。妇女冬季也穿棉袍,但春夏则穿紧身贴腰的单旗袍或短袄。一般百姓为便于劳作,仍以短打衣着为主。 民国后,上衣下裤广为流行。各个阶层都乐意穿裤,因行动自由轻便、合乎潮流。传统的中式裤,不分男女,或单、或夹、或棉,都有外装的宽裤腰,无衩。穿时需要在上腹前面打一个大折,贴身收紧,然后系上一根裤带。夏日男子可单穿短裤。冬天,有的家境贫困人家常穿套裤,有裤腿而无裤裆裤腰,也不遮臀。套裤也有单、夹、棉、皮之分。上世纪30年代,旗袍开始流行。但在盐阜地区也仅限于大户人家或少数出头露面的女子穿着。一般女子还是上衣下裙或上衣下裤。而小孩则上穿小褂,下穿开裆裤,夏穿肚兜,冬穿小棉裤,无甚大变。 当时服饰面料,富贵殷实人家常用杭绸、杭罗、哔叽、派力司等,夏天则有夏布、香云纱。一般民众常用洋布、府绸。还用一种窄面幅的家织土布,染色后做衣服。通常染成蓝、黑、月白、雪青等单色。盐阜地区地区有家织蓝白线条相间的芦菲花布,质地紧密、坚牢、耐穿。还有一种白花旗布,是一种普及型的“洋布”,质地比较细腻、牢实,越洗越白,老百姓也很爱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