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资料分享] 听长三角的校长说“核心素养”

[复制链接] 0
回复
22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0-21 20:41: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小编曾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今天,第十一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大同中学开幕,今年的论坛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校长的思考与实践”。这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后,全国首场以此为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区域性校长论坛。论坛为期两天,250多名来自江浙沪皖4省市的中小学校长将参与讨论交流。

  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诞生于2006年,是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共同发起的一项公益性、专业性教育论坛,2013年,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应邀加盟。论坛秉承理性思考、坦诚交流、分享合作的理念,始终关注中国基础教育前沿性的问题,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中小学校长分享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由4省市轮流承办。

  在今天的论坛现场,“高手如云”、“群星聚集”,校长、专家们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四处飞舞。

  大家都讨论了什么呢?小编这就带你到现场去瞧一瞧!

  1

  今年6月至7月,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对四省市的33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调研,听取他们对核心素养的看法。以下是调研结果:

  大多数校长(75.5%)认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能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校长们认为 最重要的前四项核心素养依次为:

  社会责任(77.0%)、

  身心健康(59.1%)、

  学会学习(39.%)、

  实践创新(36.4%)

  校长们认为 最缺乏的前四项核心素养依次为:

  社会责任(64.5%)、

  实践创新(59.4%)、

  科学精神(33.6%)、

  人文底蕴(33.3%)

  校长们认为学校 已经落实较好的前四项依次为:

  身心健康(50.6%)、

  学会学习(50.6%)、

  国家认同(47.9%)、

  审美情趣(37.6%);

  但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和社会责任落实不太好。

  校长们认为落实起来 最具挑战性的前四项依次为:

  实践创新(75.5%)、

  社会责任(50.3%)、

  科学精神(39.4%)、

  国际理解(37.0%)

  校长们 近期准备采取的措施依次是:

  在课程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80.3%)、

  加强教师培训使老师理解并具备相应的技能(73.3%)、

  课堂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4.2%)等。

  上海市教科研究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结论:

  大部分校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是深刻的,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教育改革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有客观的认识。同时采取的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措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

  建议: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上,既要全面推进各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各种活动以及学校的落实;也要重点突破,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责任、实践创新是很重要的核心素养,但又是很缺乏的核心素养,所以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和实践。

  2

  既然是校长高峰论坛,一线校长一定有许多观点和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这里小编整理了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姚虎雄校长的发言,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吴江实验小学是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又是如何实践的。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姚虎雄发言

  我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素养的秘密”。

  我们学校的教育哲学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为孩子的未来发展丰富素养。”我们用了六年时间来探索、实践这句话。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我们认为应该有三大板块,这是我们通过向老师、家长发放问卷调查得出的:道德、情意、能力。 道德是方向,方向不能错;情意是动力,动力不能缺;能力是载体,载体不能虚。但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秘密。

  “友善”、“独立”、“思考”,这三个词在三个板块中处于起始位置,我们把它们比作种子: 友善作为道德的种子,中国传统文化积善存德;独立是情意的种子,一个人要有内省的意识、独立的意识,然后才有自信;思考是能力的种子,真正的学习就是思考、探究。这三个种子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依存的。比如说思考应该是独立地思考、友善地思考。如果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话,它们就是“种子体”,“长”出各类核心素养。因此, 所谓“秘密”就是友善、独立、思考是核心素养的DNA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应该是素养发展的种子期,强化核心素养的DNA应该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3

  论坛观点撷要

  观点1:评价机制配套核心素养

  评价机制是教育的指挥棒,只有评价机制与核心素养相匹配,才能推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 改变1:学生评价

  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考试评价——观察评价

  考核式评价——诊断式评价

  >> 改变2:学校评价

  分学段评价——跨学段评价:即离校后发展评价

  单一评价——多元评价:即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创新能力、信用体系等

  >> 改变3:社会评价

  正向加分评价——反向减分评价:即从培养英才到为了每个孩子的未来。

  观点2:学科关键素养,是核心素养发展的最佳转化点

  发展学科素养,要明确“学理”机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知识转化为能力——探究学习

  能力内化为素养——道德、情意关怀

  其中,以思考为核心的探究学习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以显性的方式发挥作用;以友善和独立为核心的道德、情意关怀,以隐性的浸润方式发挥作用。

  ”学理“的运用把学习指向了学科关键能力,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凝练和教学内容的精简,使得以思考为核心的探究学习获得客观保障。

  同时,在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借机向学生渗透道德和情意关怀,促使关键能力内化为关键素养。

  观点3:改变教育管理体制

  为保证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要在管理上做具体的切分。

  首先,要引导教师从“学科教学”向“人的教育”转变,从学生发展的整个受教育阶段出发,看待教育。

  其次,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从而做到评价的多元化。

  观点4:学校文化建设带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文化是浸润于学校历史中的无形财富。以本次会议的举办地上海市大同中学为例,成立于1912年的大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

  多年来,大同中学倡导并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办学理念,从中诞生出大同文化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

文章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