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喜欢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固定式教养”,另一种是“弹性式教养”。然而这其实是由父母内心里的教养准则而论的,你必须清楚了解:我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固定式教养
“缺乏弹性”是这种方式的特点,“尽量让孩子趋于固定、安于固定”则是这种教养的最高指导原则!
案例:
珊珊今年刚上小学,父母工作比较忙,即使暑假也没有很多的时间陪珊珊。由于在这个城市没有别的亲戚,所以珊珊的父母要求孩子不能外出与小朋友玩,每天要完成妈妈给布置的各项作业。
而且,妈妈不让珊珊找小伙伴到家里玩,说不能随便带别人到家里来。就这样,除了每周去学习班可以离开家几小时,其余时间就只能在家待着。
珊珊的父母表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所以才不让她出门,随便带孩子来家里也不好,因为只有孩子一人。
而且,就算放暑假也不应该放松,必须要每天布置作业,不然孩子就会懒掉的。
对于“EQ较低、或欠缺教养自信、或不知如何负责、或上了年纪”的父母们来说,固定式教养的方式比较便于管理和教养,但也会因此让孩子成为应变能力比较差的类型。
优点
将孩子的作息和习惯固定后,父母只需要在固定时间给予孩子固定份量的食物,或者在固定时间帮孩子洗澡,陪他们玩带他们出去散步等。
这类教养方式的父母们,认为如此便能精确的掌握教养,也能妥善规划自己和孩子的时间,不会整天忙着孩子的事情,也不会疏于照顾孩子,而且很方便“管理”。
缺点
教养者很容易忘记孩子会长大,孩子会生病,孩子今天和昨天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生理方面”的不同,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不同。
父母自顾自的遵循着固定式教养,将会容易产生“强迫不尊重”“喜欢参考标准”“将孩子的改变视为放纵”“尽力扭正孩子的偏离作息”的情况。
所谓“标准”取的是平均数字,当你将某个时间或份量视为“正确”。
当孩子吃不到这个标准份量的食物父母就会感觉沮丧,认为孩子就要营养不良病死了,甚至大发脾气,或采取强烈的教养方式试图回到标准;
当孩子不在规定时间起床,父母就会认为孩子懒惰或是自己疏于管教;
当孩子想要晚一点睡,父母就会认为孩子贪玩、想熬夜、或自己该配合孩子早点睡觉;
当孩子不在规定的时间吃完饭,父母就认为孩子动作慢嫌饭菜不好吃,是不是偷吃了零食?
“固定式教养”长期上容易让父母误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且他们也不是很想了解原因,反正只要将作息再调整回固定,这些原因就通通都不重要了不是吗?
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智慧未开的孩子还能适应良好,只要他们遵守规定,就能和父母相安无事的过上一段比较长的幸福生活。
但是对于越来越有认知的孩子来说,固定作息造成痛苦连连,当他们试图挣开这些框架和束缚时,亲子关系将处于紧绷和敌对。但若孩子放弃挣扎而顺从了父母所谓的固定,那一刻开始,孩子的一生将过得极为缺乏创意和生机。
当外出旅行时,孩子会无法适应不正常的饮食作息时间;
当必须熬夜时,孩子马上生病或倍感憔悴;
当遇见和自己不同的生活而让自己遭受损害时,孩子容易怨天尤人,不思反省;
当孩子长大工作后被裁员时,孩子会因为无法找到一份一模一样的工作而成为失业族群。
弹性式教养
案例:
有这样两个学生,男生16岁、女生18岁,都很厌学,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学了。这两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小时候,男生学过围棋、两种乐器、乒乓球等,女生学过钢琴、素描、陶艺等,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想学,父母才给报的兴趣班或单独请的辅导老师。后来也都是他们自己不想学了,父母听之任之,不学就不学了。
现在很多父母好像是看开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课外班都不给他报,让他快乐一些。我们是散养。我不给孩子立那么多规矩。我不过多地管束他,不能压抑孩子的天性。
这应该是散养的理想状态了吧?让孩子发挥天性,随心所欲。但是父母真的什么都不管么?真的孩子出现厌学了你管不?孩子没礼貌了你管不?孩子行为有偏差你管不?其实,都管。
来做个假设,当这两个孩子一时兴起要学这个那个的时候,父母决定跟孩子立个“约定”: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时间,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等等。从有兴趣、好奇,到真的潜下心来去学习、钻研,同时也是训练一个人的过程。
借由这个过程,一个人学会耐心,学会勤奋,学会在有瓶颈的时候如何去鞭策、鼓励自己,学会在有所得时如何不自满,继续保持好奇和探索,学会协调、安排自己的时间,收获一分努力一分成就的自信和快乐。
其实,真正的弹性式教养包含了“弹性”和“固定”两种特质,也就是说“固定”也是弹性的一部分。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必须采取半固定半弹性的教养方式,而非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固定方式”,否则难以妥善教养好孩子。
优点
此类父母因为可以了解“固定”和“弹性”都是在弹性教养,在教养上面相当的自由不受限制。我们可以设定孩子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也可以设定孩子至少几个小时吃一次东西,也能让孩子自由选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至少几个小时以上可以主动要求吃东西。
教养非放纵,即使在弹性式教养下,也不能沦于纵容或溺爱孩子,否则就失去教养的意义了!例如在婴儿饮食上,采取至少四个小时喝一次奶,而非孩子想喝随时喝得到,即使才过了半小时,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弹性式教养目的不在让孩子操控生活、恶整管教者,或者让孩子活得乱七八糟、成为可恶的人。而是要让孩子配合环境的变动都能无入而不自得,都能够活得很好。
弹性的最高教养指标即是:假设有一天我将会无预警的和孩子死别,换作任何人接手,孩子依然活得适应和愉快。
缺点
弹性式教养容易引发父母“放纵孩子”、“完全失去管教主见”的缺点。所以。建议父母一定要先提升教养EQ外,还要加以学习正确的教养尺标,在教养尺标下的变动,都可视为正常现象而不让偏差行为成为放纵,即可弥补这个缺点。
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弹性教养最怕的就是父母掌握不好度,明明本着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心态,但却让孩子越走越远。结果,当你再想和孩子交心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世界里根本就不需要你,连话都说不上。
固定VS弹性“固定性”差别何在?
其实真正做到“完全固定式教养”的父母也并不是很多,这还必须孩子配合度超高。只有选择的作息习惯刚好符合孩子未来的生活,才不会让这类父母放弃这样的教养方式。
新手父母大多必须以弹性教养中的“固定性”作为衬底,随着自己越来越懂得孩子的个性和特性之后,逐渐增加多一点的弹性让孩子学习适应,以免孩子成为抗压性缺乏的一群。
教养者选择的到底是何种教养方式中的“固定性”呢?
问问自己:“我倾向于让孩子走在“正常人的标准”之中吗?”若喜欢让孩子走在世俗的标准之中,这即是“固定式教养”者的心态。
如果你想要取得和孩子和平共处、皆大欢喜,并且长期上没有相处痛苦、没有隐忧的固定教养模式,这即是弹性式教养中的“固定性”发挥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