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审核要点
1.检验阶段的确定
一般检验阶段有,进货检验(含外协件)、中间过程检验(半成品)、最终检验(出厂检验、工程验收等)。有些企业工序较简单,可能没有半成品检验,但进货检验和最终检验是一定要有的。很多审核机构在合同评审时都要求受审核方提供工艺流程图,流程图一般会标明检验点。在一阶段审核时,若发现检验工序不明确,可要求受审核方标明。据流程图并结合现场观察并与受审核方沟通,确定检验点。若发现检验点设置不合理,可判不符合“7.1”条款。 一些像建筑施工之类的组织,其都有国家或行业的规范,对检验内容,方法,程序都有详细的规定。 服务行业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实际时对服务质量的测量。监测点应进行策划,如物业管理的日检,月检,外包过程的监督检查等 2检验依据及方式: 检验依据就是产品标准,验收规范等。以及上述标准引用的相关标准,如检验方法、判等方法等。审核时应针对不同的检验阶段,查核组织是否提供了相应的检验标准。(发现这方面的不合格应判在“7.1”条款)。服务行业检验依据是满足满足法规前提下的作业规范。 2.1 进货检验
在策划进货检验依据时,企业可根据采购的产品或外包产品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制定检验标准,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方法等内容。 这里要说明一下,对于同一种产品,买方和卖方检验的依据和内容是不同的,如做衣服衣服和买衣服,前者按法定的出厂检验标准检验,项目有外观、色差、色牢度、面料尺寸等。而买衣服者则按自己的需求检验,检验项目可能是外观,身袖色差,做工等。一般情况下原材料检验全都按出厂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也是不可能的。一般采取免责式方式验证,检验项目一般有外观质量,核对合格证,供方的出厂检验报告,材质证明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对其重要的特性指标进行测试。有些行业要求进货检验同样要按法定的检验标准检验(如建筑),此时一般采取委托有资质的组织检验。 2.2外包产品检验
对于外包的产品可以作为中间产品(半成品)检验,也可按上述的进货检验方法检验。 检验方法 2.3过程(半成品)检验
过程检验可根据其影响最终质量的重要性决定其检验项目及抽样方式。
2.4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应按法定标准逐项检验。其检验依据有国标、行标或经备案的企业标准、验收规范。对于强制性标准,是一定要执行的。无强制要求的可执行推荐标准。也可根据顾客要求进行检验,如零部件加工、无专用设备,工装的制造。对于客户为终端群体的产品,如食品、家电、服装等,则一定要执行法定标准。对于执行的推荐标准,一旦选用其要求也是必须执行的。 终检过程极易产生严重不合格,如采用未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未按标准要求的项目检验,或不进行检验。
2.5 “逆向阅读法”
在审核过程中,尽快熟悉所审核组织的产品标准,对迅速进入角色有很大的帮助。这里介绍一种熟悉产品标准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从标准后页开始向前翻,找到检验规则条款,查到有关出厂检验及型式试验条款。 b)出厂检验条款一般会给出检验时机、方式及检验项目 c)根据检验项目,向前查找,可得到检验项目的标准要求及检验方法。 至此,出厂检验的内容全部查找到。 一般产品的标准大多采用上述格式,若其它格式的标准该方法不适用
3.检验的有效性 3.1检测仪器有效性 检测仪器应按“7.6”的要求进行控制。尤其是最终检验,应确保量值传递有效,并使仪器处理合格状态。若发现不合格开在7.6条款 3.2 操作有效性
检验人员应培训上岗,对法定应执证上岗的检测人员,一定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审核员在现场应该核查检验人员是否掌握了操作方法,发现此类不合格应开在“6.2.1”条款
3.3检验方法及环境条件 应按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和环境条件进行操作。 4记录的要求
无论那个阶段的检验,都应保持记录(“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对于最终检验,应有检验人员签名(签章)(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 5.型式试验
根据2.5 的方式在检验规则中可找到型式试验的规定,详细了解型式试验的时机、检验项目、检验单位的要求
到多情况下,型式试验采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标准要求允许时,组织也可自己做,此时审核时要核查企业是否具备检验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设备能力,操作人员资格与能力。主要审核方式是核实用于检测的设备,是否按要求检定,人员是否执证上岗(有要求时)
以上主要是针对提供硬件、及流程性材料产品的组织 。
8.2.4是个过程条款,审这个条款时实际上是审检验过程,与检验有关的 要求都要涉及,我想这样的过程审核方法似乎效果好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