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曲尽梅高绝俗人(转)

[复制链接] 2
回复
46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4-9 08:10: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曲尽梅高绝俗人
2017-04-07 08: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曲尽梅高绝俗人
——林逋与梅花
樊文春
  春江泛舟 傅抱石/绘
  穿越历史的峰峦,来到唐朝。经贞观之治的励精图治,到开元盛世的万邦敬仰,中国继汉之后又登顶峰。长安成为大都会,也成为东方的圣地。各国使者争相来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盛而衰之。安史之乱后,兵燹战祸,五代纷争,城头变幻大王旗,由唐入宋。
  宋代虽无唐代的无限风光和舍我其谁的霸气,周围也不太平,四邻夷族虎视眈眈,窥视中原,经济正是乍暖还寒。但是,宋朝历代统治者吸收唐代重用武将而灭亡的教训,重用文人。缘此,文人进入了一个奢华的梦幻时代。
  毋庸置疑,林逋生逢其时。他可以“学而优则仕”,也可以“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夙愿。然而,林逋在文人繁花似锦的年代,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走向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孤独之路。
  是什么原因,让他弃“兼济天下”而求“独善其身”,不走居庙堂之高的仕途,转求“故将愁苦而终穷”的青云之志呢?
  是报国无门,登科无望吗?
  据史料记载,公元1012年,语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宋真宗得闻林逋大名,亦有同道之义,为之敬仰。遂派遣人马送去粮食衣物,并通知杭州知府要多多照顾。亲朋好友,见得当朝天子亲派人赐帛送米,嘘寒问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感动得五体投地。纷纷来到孤山,一是道喜,沾点雨露;二是劝说,劝他已得皇帝青睐,要感恩戴德,及时出仕。林逋虽每言及皇帝厚爱,都感激有加,但是从来不拿此事炫耀。出仕之辞均婉而拒之,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是爱情受挫,劳燕分飞吗?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读林逋小令《相思令·吴山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许在林逋的心中,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个姑娘是什么原因与林逋天各一方呢?是父母棒喝,还是一见钟情,亦是命运多舛。史料没有记载,原因也无法推断。
  把历史时针拨回公元1127年。这一年的肇始之月,开封上空弥漫着北宋王朝腐朽的味道,钉在史书中的耻辱萌芽却在冰冷的冬天。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人掳走的“靖康之耻”成为北宋的终点,南宋的开篇。赵构南渡应天府建都,孤山之上修建皇家墓室,林逋之墓幸而得存。盗墓者,以林逋为名士,遂掘之。墓穴之中,只有端砚一只和玉簪一枚。
  寂寥的孤山上,林逋用诗意书写了生活,用梅花涂写了节操,用白鹤放飞了志向,用诗词书画勾勒了率意人生。
  逝者如斯夫。滚滚流去的长江水,荡尽了历史的尘埃,淘洗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真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成为唯一不间断的文化,正有如像林逋一样的人,守着内心的恬静,直到永远。有诗为叹:发与疏梅白,身将寡鹤亲。孤山残血后,清绝凭栏人。
  《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7日 16版)[url=http://www.gmw.cn/][/url]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4-9 23:06:25 | 只看该作者



林逋的情怀是好的,但放在今天是不可取的~~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07:03:16 | 只看该作者
饕餮先生 发表于 2017-4-9 23:06
林逋的情怀是好的,但放在今天是不可取的~~

人各有志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