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为什么要“择校”,当然是想让孩子能进一个更好的学校。可这个“好”如何衡量?如果没有有说服力的标准,那就是骗!如果这个骗局最后的结果是为了让家长掏出巨额费用,那就是诈骗!
为什么我说这种诈骗是“传销”,因为其实并没有真正能经得起公开检验的统一标准,家长们的择校依据其实都是依赖于“传说”。
无论小学择校、初中择校,还是高中择校,最终都是以“高考”为号召,以“升学率”为卖点。可哪有真正经得起比较的“升学率”呢?其实是没有的。
小学择校图个啥?“小升初”升学率,对吧?可问题是,如果这些小学没有“直升”本校初中或附近“名校”初中的名额,还能叫“好学校”吗?
这个“直升”,源于对该校办学能力的承认,但这不是家长的承认,是有棺部门的承认,这其中......可以完全按四五六年级全市三年统考平均成绩电脑排序从高到低录取吗?如果不,凭什么说“名小学”的学生就质量高到可以“直升名初中”?
中考“择校”本质上也是同理。
由于中考没有了“义务教育”,事实已经提前引入高考模式,就是升学率压倒一切,学生能不能、有多少能考入“名高中”,决定了小升初时招生的议价能力。所以各中学都很拼,怎么拼呢?在中考前让一些“差生”自己“知难而退”其实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一些“教学能力强的”班主任玩得滚瓜烂熟了,现在的学校反而不会,你信吗?同时,用“转学”的方式在各普通学校“掐尖”,这个操作起来不难吧?事实上“名小学”在高年级每年开放“转学考”早就不是秘密。
高考升学率直接决定很多很多,说白了就一个字:钱!无论来自哪一方,总之这些利益最后都可以用钱来衡量。所以大家都很拼,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掐尖”是必须的。哪个“名校”敢公布自己用“就近随机抽签免试入学”方式招来的本地学生在全市统考中的历年成绩?哪个“名校”敢单独公布自己用“就近随机抽签免试入学”录取的本地学生的升学率?有一家这样的学校吗?如果没有,那这些“名校”就全是诈骗犯!这些名校的“升学率”就全是一丝不挂的传销诈骗!
为了冲高考升学率,“名校”把学生按成绩分班,组织“外地班”、“实验班”,这早就不是秘密。每年高考后,都有无耻媒体报道当地某“名校”出现“奇迹班”,全班学霸,多少多少人考入北大清华云云。很多人指责说“有种你不要提前把最好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这些学生换别的老师别的学校照样出成绩”,但媒体上决不会有这样的质疑,当鸵鸟是它们最基本的生存本能。事实上一些所谓“名校”的“全省第一名”、“全市第一名”甚至根本就不是本地生,但除非你能天天收罗所有的有关信息并且能力够强,你根本不会知道这一点。
至于在高考前按地区分别划拔“招录指标”,然后根据“招生计划”和“当年当地实际报考人数”比形成难度系数,再根据这个系数去题库调题,然后对比这样的结果与最后按“分数线”招录的实际结果的“误差”来调整系数,力争做到“难度系数”的精确度符合要求......我不是在造谣,这只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看到的一篇学术论文。至于这么强大的科技成果最后在哪些国家得到实际运用,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只知道“高考移民”可能令这个难度系数失真,同时抢占本地生本就不多的招录指标,所以“高考移民”令人愤怒。但在省内,很多“名校”高中给本省的外地生保留中考招录名额可以有效提高本校的高考成绩,同时又不影响本省获得的高校招录指标的划分(招录指标通常只分到省一级,所以按省出题很重要,不按省出题也没关系,可以按省划线嘛,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这是地方、学校、家长、考生的多赢!
而家长呢,出钱买心安很重要,虽然自己心里也怀疑孩子在哪个学校可能都会是这个统考成绩,但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最后的理由说服自己:名校校风好,孩子难学坏。
这到是了,内地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长期的刻意包庇纵容是公开的秘密,名校“管得严”,所以恶性事件少;而渣校“管得松”,所以......这一点没有解,在学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流氓学生往往是校园里最“吃得开”的,因为学校遇到这种事,往往不是急于处罚流氓,而是先解决那个提出问题的学生家长。但有棺部门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它们的急性短暂性老年痴呆,一定是会及时发作的。
但家长们有选择吗?如果“哪里都一样”,你只能指望:“也许多出点钱,会好一点。”你的觉悟,正是它们力量的源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