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盐城旅游,盐城位于黄海西边,花果山南边,狼山北边,洪泽湖东边,面积1.69万平方公里,800万人口。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城市。盐城东边是滩涂,中部是田野,西部是水乡。盐城,一带一路生态宜居旅游名城。 一路,人文景观路,盐城人文底蕴丰厚,盐城有2100多年历史,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宋曹等都留下许多故事。 阜宁是历史悠久的县份。古称黄浦,宋称庙湾,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县,史载阜宁"阜明水秀,乡坊稠密,土地肥饶,民灶辐辏",素有"江淮乐地"之称。 阜宁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散文之乡"、"淮剧之乡"、"杂技之乡"、"全国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
阜宁范公堤遗址 范公堤,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范仲淹监西溪(今属东台)盐仓时,为阻挡海潮,发运通、 泰、楚、海4万多民工兴修海堤,并于天圣六年(1028)筑成。堤长181里,脚宽3丈,面阔1丈,高1丈5尺。南宋时,筑通、泰、楚三州捍卫堰;元代续筑,起自通州吕四港,迄于庙湾场〈今盐城市阜宁县〉,长700余里,阜宁境内近40里。后人因感激范仲淹,称其为“范公堤”。 阜宁兴国寺,原名真武庙,位于阜宁县县城,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相传浇铸真武大帝铜像时,有一乞丐捐一枚铜钱,受匠人嘲笑,并将铜钱扔进阴沟,铜像铸成后,身上有一铜钱大小的圆孔难以修补上,匠人皆以为奇,顿悟乞丐乃为神,于是到阴沟里找回铜钱,补上恰好合缝。兴国寺香火极旺。明代阜宁人刘翰出资修建,清代刘氏家庭集资又重修真武庙,抗战爆发前,刘氏后裔将神像和香炉运往外地避难,仅有空庙一座,所幸该庙虽经抗日战火,至今仍完好无损。 阜宁巢城遗址,位于阜宁县喻口镇。公元875年,黄巢响应王仙芝在山东起义。三年后,王仙芝败死,黄巢成了冲天大将,率众与唐军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作战。阜宁地处射阳湖出海口,是南北漕运的咽喉。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渡江,淮南节度使高骈欲出兵,部下吕用之劝说阻挡,“公挟震主之威,安所税驾,不如观衅求福,为不朽资。”高骈遂拥兵自保。黄巢趁机率十万大军,纵横于江淮之间,于县境筑城屯兵,以“喻口为其盘踞地”。《阜宁县志》载:“黄巢筑城射河南岸喻口镇,居民称为巢城”。黄巢起义军纪律严明,遇到贫民,还赠送财物。据传说,一日,黄巢率兵和地主武装作战,见一村妇身背大男孩,手挽小男孩在奔逃。黄巢甚感奇怪,策马赶至村妇面前询问。村妇直言不讳地说:“大男孩无父母,是收养的,小男孩是亲生的,小男孩失之可以再生,大男孩失掉了可就不会再有了。”黄巢深受感动,安慰村妇说:“起义军不杀老百姓,你走吧!”村妇说:“你不杀我,也难保你的部下不杀我。”此时,正值桃红柳绿的清明节,黄巢于马上顺手折下一枝柳枝,嘱咐村妇,回家插于屋檐之下,保你平安无事。村妇回村,将黄巢的嘱咐遍告庄邻,果然全村安然无恙。 庙湾古城,位于江苏阜宁射阳河入海口,明朝后期,倭寇经常来犯,百姓深受其害。明万历23年,漕抚李戴始依原任巡抚唐顺之发动民众,跨运盐河修筑城池,对保护地方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庙湾古城复建是江苏阜宁县2010年重点政府工程实施项目之一,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6908平方米。按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集观光、休闲、旅游一体。 阜宁庙湾古城佛光塔,即兴国寺宝塔,是一座集佛塔类型亭阁式、楼阁式、宝座式为一体的砖混仿明清建筑。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阜宁庙湾古城却金亭,却金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为表彰两淮盐运使范鏓而建立的。 明代朝廷命官范鏓,在庙湾(阜宁古称)任两淮盐运使(从三品)时为官清廉,在当地一带一直传扬着他的清廉美名。后范鏓升任四川参政,盐民长途相送,凑了一笔银子相赠,他坚决拒收。随后,当地盐民将这笔凑起来的银子,在庙湾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却金亭”,以表达对清官范鏓的纪念敬仰之情 阜宁庙湾古城三贤祠,供奉三位先贤人物的祠堂,三贤者,北宋兴化县令范仲淹、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淮南转运使胡令仪三公也。 阜宁庙湾古城通济桥,位于阜宁城老街的东巷口东首。通济桥又称"三官殿桥"(原三官殿庙址在桥东60米处,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1946年大殿被拆除,其余建筑于解放初年拆毁,民间流传很广的"三官殿"的典故即源于此。),东西向架于盐河(又称沿冈河)之上。通济桥为明代糜杲建,项桂春修。民国8年(1919年)袁秦氏重新修缮。2000年被拆除。 益林宝林寺, 宝林寺位于益林镇大东居委会(原三里村),始建于2004年。 北沙人民抗日斗争纪念碑, 位于阜宁县北沙镇。1938年6月2日凌晨,日军70多人企图占据北沙镇,邻近各乡的自卫队打败了日军。第二天,500多个日军来犯;6月4日晨,3000多名百姓自带武器自发参战,连当地有名的土匪头子裴锡礼也率手下人马参战,保卫家园,击毙日军多人,日军败逃。在这次战斗中,北沙民众击毙日本鬼子34人。 东园遗址, 位于阜宁县施庄乡东园村。1984年,经南京博物院和盐城博物馆专家考证,认定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石斧、石环、石凿等百余件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较为珍贵的是穿孔石斧, 石斧长24.5厘米, 上阔11厘米, 另在遗址附近岀土一批不同时代的文物, 并发现陶片堆积层。 梨园遗址, 位于阜宁县古河镇梨园村,1963年, 南京博物院考古队调查发现,该遗址文化层厚1米左右,其上覆盖2米多的黄沙土, 经南京博物院专家考证, 其性质同于淮安青莲岗遗址, 距今6000年左右。该遗址为我市境内发现中时代最早的遗址,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陆庄遗址,位于阜宁县板湖镇陆庄村, 文化层厚60多厘米。1970年农民取黑土时发现大量陶片并有玉琮。1995年, 南京博物院、盐城文管办、盐城博物馆联合进行考古挖掘, 第一次科学揭示出我市距今4000年前人类活动史, 该遗址为良渚文化后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对研究良渚文化走向和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面貌有重要价值。 柳连庄, 位于阜宁县施庄镇。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阜宁喻口(今施庄),筑城安寨,杀贪官污吏。一次,在追杀一贪官时,见路上一妇女背一大男孩,搀一小男孩,黄巢下马询问,妇女答:大孩是前娘所生,小孩是亲生,若黄巢追来,我就丢下小孩,好逃命.黄巢听后大为感动,说:“我就是黄巢,专杀坏人,名天是清明节,你在门前插上柳枝……”妇女磕头道谢,将此事遍告庄邻,户户屋檐皆插绿柳,“柳连庄”因此得名。 马工石闸, 位于北沙南废黄河大堤上,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它是阜宁县1941年前62座涵闸中仅存的一座。 阜宁县博物馆 位于庙湾古城内。 陈集战斗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阜宁县陈集镇郭李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消灭我党政军首脑机关,举行第二次扫荡。在陈集安下据点。1943年3月25日夜,新四军二十三团,攻克陈集,全歼守敌,战斗中我军42位指战员光荣牺牲,黄克诚师长题词:“陈集战斗阵亡将士公墓”, 背面刻有陈集战斗中牺牲的45位烈士英名.建于1943年3月,1997年重修。 阜宁荡区哨所 阜宁荡区哨所,位于阜宁县公兴镇裴桥村,建于1962年。 阜宁烈士陵园, 位于阜宁县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阜宁境内曾进行过多次战斗,诸多革命烈士为了捍卫正义和民族利益,他们捐躯报国,血洒阜城,为了缅怀这些为革命而牺牲的先烈,更好地教育下一代。1954年,阜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阜城兴建革命烈士陵园。 阜宁铁军纪念馆,位于阜宁县城。馆内分设4个展厅,以声、光、电并用,融雕塑、图片、实物、绘画等多种艺术方式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阜宁人民革命斗争史和1941年7月10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迁至阜宁后,新四军在阜宁的丰功伟绩。 阜宁羊寨世明港战斗阵亡烈士公墓,位于阜宁县单家港高庄村。 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3月16日,我新四军三师集结主力开始反击。经10小时战斗,毙敌近百人。19日,敌与我二十二团再次交火,我军在副团长童世明的指挥下,连续击退日伪军的三次进攻,击毙日军260余名,伪军80余名。单家港战斗后,阜宁县政府为纪念、表彰童世明等为国捐躯的23名革命烈士的功绩,集资于单家港高庄村建立了烈士公墓,并立碑永垂。碑上刻着:“野蔓荒烟埋烈骨,斜阳芳草吊英魂”的挽联。1943年6月1日,阜宁县政府于烈士公墓隆重举行公祭大会,悼念童世明等烈士。 益林战役烈士陵园, 位于阜宁县益林镇,占地50亩,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辟有纪念碑、烈士墓、陈列展览厅。一九四八年三月,陈丕显、韦国清、姬鹏飞、腾海清等亲自指挥益林战役。当时将牺牲的烈士分别安葬在管计村、王楼村、后余村等处,1998年益林人民为继承发扬老区的革命传统,将以上烈士墓中遗骸集中安葬建成益林烈士陵园。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位于阜宁县陈集乡,所谓停翅港,实际上只是村中一个大水塘,塘中有一个约二亩地大的土墩,传说凤凰曾在这个土墩上停过翅。1941年9月5日,新四军军部转移到停翅港,直至1942年12月26日,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黄花塘转移。当时,陈毅代军长,赖传珠参谋长常驻停翅港,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阿英、彭康等人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同年11月1日,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 新四军三师师部旧址, 位于阜宁县益林镇南窑村.主要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其中北三间房屋时为黄克诚师长居住室与师部指挥室.1941年新四军第三师师部驻此,现旧址内陈列着各种珍贵史料及实物。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座落在阜宁县芦蒲乡,建于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将军率领下,击破了数万日伪军的层层包围,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扫荡”。 为纪念在单港、陈集、八滩、伍佑、合德等数百次大小战斗中牺牲的抗日将士,激励后人,1943年,以芦蒲寿安寺旧址为塔址建纪念塔。1947年9月15日,国民党军五十一师一三三旅窜进芦蒲, 轰毁了纪念塔。1959年7月, 江苏省人民政府拔专款按原样修复。国家主席刘少奇亲笔写“浩气长存”四字刻在塔的正面。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在阜宁县羊塞镇单港村内的阜宁县立单港初级小学校舍里召开。整个会议分两段召开。1月21日至2月9日开预备会,刘少奇致开幕词。预备会期间,主要汇报讨论各师和所在根据地的军事政治斗争。2月11日至3月5日,各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听取了刘少奇关于《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和对新四军各师和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结论,陈毅关于军事建设的报告,饶漱石关于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的报告以及陆璀关于妇女工作的发言。 苏北灌溉总渠调度闸,位于阜宁县陈集镇。 东沟太平庵, 位于阜宁县东沟镇。 阜宁关帝庙, 位于阜宁县公兴镇邱厂村。清朝末年,百姓为祈求平安繁衍,在此择地建庙。 淮东古寺,又名昙华寺、东洋村庵, 位于阜宁县杨集镇。相传建于唐朝。1783年,得到当地人蒯文焕资助,古寺焕然一新。寺内悬钟一口,缺角,铁质,扣之作铜声。《阜宁县志》(光绪十一年本)载:“庵有飞来钟,相传,有双钟斗于空际,弋凫者以枪击之,得其一,边为枪缺今悬庵内。”1942年毁于战火。1978年旧址重建。 马躲古寺,原名寿安禅院, 位于阜宁县硕集乡马躲村。据考法脉,肇于大禹,兴盛于唐。据传,东辽入侵中原,辽将盖苏文与唐王李世民交兵,李不胜敌,骑兵躲入寺内,后人即改禅院为马躲寺。日军侵华,寺毁僧散。1997年,经有关部门批准重建马躲古寺。 盘龙古寺, 位于阜宁县合利镇,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合利镇名蛤蜊港,濒临黄海。传说,一天海啸肆虐,渔民哭声震天,天降祥龙,海魔败逃,祥龙亦受伤,盘歇于蛤蜊港口一株大榆树下,至天亮,随风而去。时人为感谢祥龙,在祥龙盘歇处建盘龙寺。清光绪年间,盘龙寺毁于倭寇,此后又经多年战乱,寺庙不存。1940年,民间信众筹资复建盘龙寺。1943年,日军在这里虐杀众僧,并放了一把火,仅存几间僧房。2003年,经阜宁县人民政府批准,旧址上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