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饕餮先生 于 2017-5-23 23:41 编辑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女儿墙就是这华美乐章里的一段前奏。 我曾经根本不知道女儿墙指什么,至少说在我三十岁以前,我没有发现或者注意过女儿墙这个概念。后来,共和国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小区、一条条小街、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漂亮的门脸儿映入眼帘。 在一次不经意中,一位建筑商和我交谈,他说,如果把你写的字放在女儿墙上一定醒目、好看。原来,女儿墙是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大多门面房子的上方都有一面贴了马赛克的墙,主要用于装饰,店铺的招牌就悬挂在上面,其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 女儿墙,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 唐代刘禹锡《石头城》诗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清晰地描述了女儿墙。满清时有一则扈巧云“替父修墙”的传说,这“墙”,就是沈阳城德胜门的女儿墙。但另一个传说着实叫人牵肠挂肚,说的是一个古代的砌匠因忙于工作,不得不把年幼的女儿带在左右。一日在屋顶砌筑时,小女不慎坠屋身亡。匠人伤心欲绝,为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之后就在屋顶砌筑一圈矮墙以防不测,后来人们就把这堵墙起名为“女儿墙”。这个传说真的很感人,它魂牵梦萦般横亘在我的心头。 而《辞源》里解释女儿墙是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汉末刘熙《释名·释宫室》则云:“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意思就是因为古代的女子,是卑小的,没有地位的,所以就用来形容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这也许就是女儿墙这个名字的由来。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写到:“予以私意释之,此名以内之及肩小墙,……,岂妇人女子之事哉?”按照李渔的书中记载的,“女墙”则应是用来防止户内妇人、少女与外界接触的小墙。原来,古时候的女子大多久锁深闺,不能出三门四户。但是小墙高不过肩,又可以窥视墙外之春光美景,况且墙是死的,可人却是活的,所以这女儿墙又成就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后来女儿墙这种建筑形式既成全了古代女子窥视心理的需要,又可以避免被人耻笑的尴尬。女子往往会在一瞥之间便能一见钟情,发现自己的意中人。 古往今来,有着数不胜数的关于女儿墙内外的神秘窥望和富有诗意的描述。如:“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声渐不闻语渐俏,多情反被无情恼”、“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见这种看似死板的建筑形式背后却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意韵,那就是:不倚短墙,怎知春色含蓄之美? 总之,起女儿墙这个名词的人一定很了不起,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懂得爱,善于爱,喜欢自已的女儿,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寄希望于自己的宝贝女儿,多么了不起啊!还有什么再比这感动的呢? 我喜欢女儿墙——它的品质、它的特色、它的风采。 女儿墙是有面子的一堵墙,一个家庭和一个人没有面子是不行的,“人人有面,树树有皮。”对得起自已,也对得起别人。从此,风雨中就有冼炼的容颜,阳光下就有焕发的英姿。这就是女儿墙的生命力,也是我面对女儿墙睹物思情的缘因。 哦,女儿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