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徐悲鸿在重庆生活的十年(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83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8-6 11:3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悲鸿在重庆生活的10年
2018-08-06 09:54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徐悲鸿想过什么样的人生?1930年4月《悲鸿自述》,开头便道:“悲鸿生性拙劣,而爱画入骨髓。……”笔者另察其少年时喜好有二,一喜收藏烟盒上的动物画,特别是凶猛的动物画片;二爱听评书里的英雄侠客事迹,曾自评为“江南贫侠”、“神州少年”。他,喜收藏、爱画入骨、梦想仗剑走天涯。
  青年时的徐悲鸿
  2018年7月31日,雅昌艺术网受邀参加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的“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作品展。重庆,予徐悲鸿而言是创作巅峰时期,毕生创作3000幅,其中1000余件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其中不乏《巴人汲水图》代表力作;是感情的归属地,他与人生最后一位女人在此相恋结婚;是中国艺术教育开创地,中国艺术高等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在此筹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 程武彦介绍到:“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徐悲鸿纪念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的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75件套,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和书法等多种类型,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4件。”
  “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作品展(三峡博物馆)
  此文重回1937年-1946年战火纷飞的中国,从“画功纯熟”的中年徐悲鸿的收藏爱好 艺术创作感情生活三大主线,再现一位“大师” 10年快意情仇、英雄儿女的江湖世界。
  10两次重金购回1幅《八十七神仙卷》?
  1937年,一身青衫42岁的“侠客”手执“画笔”之剑,从江西老家辗转上海、北京、日本、法国、德国再到陪都重庆,大名逐步被世人所知。此时的他,早已不是收集烟盒的少年,与他同来重庆的是刚购得视为自己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图》卷。
  徐悲鸿自画像
  说起这幅藏品的来源,1935年-1937年徐悲鸿经常往返于广州、香港、澳门、长沙、桂林之间。来重庆前夕,在许地山的介绍下,于香港一德籍夫人处购得一幅国宝级画作《八十七神仙卷》。当时, 德籍夫人为迎接这位“特殊贵宾”,准备字画四大箱。徐悲鸿挑选至第三箱时,一幅人物长卷的出现了,眼睛陡然一亮,以至他展开画卷的手指都颤抖,激动地喊出:“下面的画我都不看了!我只要这一幅!”德籍夫人愣住了,她仍请求徐悲鸿看下去。但是,徐悲鸿连连摇头说:“没有比这更使我倾心的画了!“ 徐悲鸿当即提出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买这张画。德籍夫人当即悟出了此画的价值,又显不舍。徐悲鸿提出愿意再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她略为犹豫后才同意。
  《八十七神仙卷》
  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似乎从来不需要担心经济来源,去哪儿都能出入酒馆、花天酒地,还能仗义散财,视金钱如粪土。徐悲鸿也视金钱如粪土——不过他并没有花不完的钱,他的钱都花在买画上了。疯狂到什么地步?徐悲鸿去世时藏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名家书画作品1200多幅。徐悲鸿的儿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徐庆平说,他小时候在家里就没见过现钱——父亲工资一发,就全拿去买了画,连他上学的学费都要母亲变卖衣服来凑。
  只要他认为是好画,为免于流失国外,决不还价,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宁可借债也不为惜。对于徐悲鸿的收藏爱好,第一任夫人蒋碧薇的回忆录《我与悲鸿》追忆与其旅日、留法苦困的日子中仍坚持买画,颇显微词。第二任夫人 廖静文的《悲鸿的一生》也提到“每个星期都有字画商人拿着画上门推销,他来者不拒,一幅一幅过眼,见到中意的字画就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之情。”家人曾埋怨徐悲鸿:你就不能收敛一下表情吗,镇定一点才能压价。徐悲鸿到: “当一张好画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怎能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呢?我是一个画家,对真正的好画不能不激动,不能无动于衷……”
  蒋碧薇回忆录《我与悲鸿》
  随即,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卷》奉为至宝,并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在1938年应邀去印度时,其他画作都可以打包装箱,唯独《八十七神仙卷》一定要随身携带。即使如此谨慎, 1941年,太平洋战事爆发,他忍痛将自己的大量作品留在了新加坡,只身携带《八十七神仙卷》登上开往印度的最后一班客轮,取道缅甸,历经艰辛回到祖国。却在跑空袭警报的过程中,八十七神仙卷》被盗,为此日日忧心如焚,三天三夜寝食不安,多方寻找仍然不得。“想象方壶碧海沉,帝心凄切痛何深。相如能任连城璧,愧此须眉负此身。” 回到重庆就病倒了。因此种下了高血压的病根,而多年后因高血压而病逝。
  徐悲鸿
  1944年夏,一封喜信从成都飞到重庆,这幅画作在成都神秘现身,确定是原画。被盗容易赎回难,对方开价高得离谱。徐悲鸿立刻着手买回,不顾病体,赶紧日夜作画和筹款。先是汇去了20万元现款,又寄了一堆自己的画作过去,才终于将这卷连张大千都喜爱不已的《八十七神仙卷》(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赎回。国宝再现, 徐悲鸿和夫人廖静文共同打开了画卷,只是画面上盖有“悲鸿生命”的印章已被挖去,题跋也被割掉。尽管如此,徐悲鸿依然激动不己,当即挥毫赋诗:得见神仙一面难,况与伴侣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
  战时重庆的南纪门
  回望徐悲鸿在山城重庆的10年,八十七神仙卷》 卷的更迭经历与徐悲鸿的创作、生活有着时间阶段性的联系,笔者简单一分为二,一为携宝漂泊时期:1937年—1941年,1937年-1938年创作大批代表性作品,如《巴人汲水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负伤之狮》等,1938年-1941年在南洋巡展筹款时期,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放下你的鞭子》、《喜马拉雅》等; 二失爱画得爱妻时期:1942年-1944年痛失爱画期间,因病创作锐减,得到第二任夫人廖静文的细心照料,更多的是教育事务;至 1944年寻得爱画,结束长达8年的分居生活,与廖静文在重庆结婚。这一时期创作大批量以马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以及《会师东京》、《山鬼》、《孔子游学》、《紫气东来》、《徐夫人画像》等,直至1946年离开重庆。
  一、携宝漂泊时期:画山城“棒棒军”,下南洋筹得10万美金
  “抗战之前,艺术家在干嘛?我喜欢什么就表达什么。中国艺术界非常活跃,不要以为只有写实主义、学院主义才存在,现实主义等各个流派在中国土地上都是同时存在的。这个时代是 “思潮跌宕,流派纷呈”是非常热闹的,大家都在探索绘画语言和风格问题。但到了抗战,不一样了。一切的艺术之争,戛然而止,不管是什么流派,要用艺术来救亡图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宗贤谈及这一时期的艺术背景时如是说。
  重庆山城“棒棒军”
  1937年抗战时期的重庆,一跃成为中国战时首都,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与此,人口达到50万人,据记载当时从事 “棒棒”挑水工就达到10万人。徐悲鸿来到重庆,他正处于失恋(孙多慈)、家庭破裂时期(与蒋碧薇分居)。一个人居与重庆大学宿舍公寓楼。“在二十世纪大家当中,徐悲鸿差不多是为情所累最严重的一个,他的感情生活、家庭生活都可以用不尽如意来概括,他在这一时期并没得到必要的生活上的照顾。”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博士 华天雪表示。
  1。山城“棒棒军”与《巴人汲水图》
  一边是山河破碎,一边是情感的不如意。现实生活中的山城,喝水是一大问题。重庆市沙坪坝宣传部副部长何江对笔者说:当时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迁至现在的沙坪坝重庆大学任教,每日往返路途见 “棒棒军”在山间肩挑百斤水场景,随即在宿舍楼创作了《巴人汲水图》。画面题加七言律诗一首: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磐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 1938年除夕夜,徐悲鸿在看见一位重庆的贫寒女子在街头捡破烂,受触动创作了《巴之贫妇》。
  山城“棒棒军”与《巴人汲水图》
  据悉,《巴人汲水图》在2010年拍卖市场成交达1亿7千万元。画面高300厘米,宽却62厘米,颇显细高。悬挂起来,与嘉陵江的百丈悬崖相一致的,使其场景更显陡峭与惊险。此画展出在三峡博物馆,有市民感叹太高了,就算垫着脚尖,也无法看清画面顶部人物,笑称最好的方式是放置一个楼梯,当登顶完成,对其中的甘苦更有所体会。
  长300cm的《巴人汲水图》
  画面将重庆人取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场景,描绘了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场景一舀水,左下一癞痢头、一身结识肌肉,着黑色短裤,持熟练舀水动作,右紧接男子动作的是一身着褴褛的赤足妇女,正把舀满的水提到岸边,一男一女形成了一个舀水的连贯动作。
  《巴人汲水图》人物分解(局部)
  场景二为让路,由于山路狭窄,白衣男子只能侧身在悬石上稍息,才能让身体弯成弓的男子通过。徐悲鸿的儿子、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徐庆平特提到:“其实这个白衣男子其实就是徐悲鸿本人。”
  《巴人汲水图》1938年作
  第三场景为登高远行,3名挑水工客服地心引力,爬完了艰险的陡梯,开始迈开大步,比较轻松地急行。长卷将一条石阶把三个场景串联在一起,为了突出江岸的高与陡,有留白,用江岸的岩石和层层的石阶融汇贯通,拉大了第二个画面与第三个画面的距离。在第二、三场景之间还特别的添加了一丛翠竹和几枝怒放的梅花,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创意、技法等方面都充满了新意。
  徐庆平导览作品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在展厅谈起此画说:“《巴人汲水图》共有两幅,1937年的原作在1938年展出的时候,博得一致好评。 印度驻华公使非常喜欢,希望重金购买,但徐悲鸿不忍割爱,又不便拒绝,于是特别为印度公使重画一幅(即前文提到天价创于1938年的《巴人汲水图》)。为了区分,如果在款识上看到静文爱妻保存即为1937年创作,此次展出的即是纪念馆的馆藏1937年的原生版。”
  《巴人汲水图》1937年、1938年
  也就在这个期间,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 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徐悲鸿得知后创作画作,筹款后慷慨解囊。
  徐悲鸿和齐白石、吴作人、李桦合影
  徐悲鸿一生画过36种动物禽鸟,23种花卉蔬果。马、狮子、鹰、鸡、猫、鹅经常被他用来直接表达实事的态度。 徐悲鸿画鸡有四种含义,一种是吉利,二是纪念,《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壮烈之回忆》,他用鸡来比喻勇敢的士兵,过去故事上说鸡具五德。另外一个含义,用斗鸡来比喻人世间的斗,不管哪一种寓意,他笔下的鸡绝对是昂首挺立的、怒发冲冠的公鸡,像是斗士。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已 国画 1937年
  对艺术的追求,常常使悲鸿不顾一切。“他一进动物园就是一天,不到闭园,是不会离去的。他精细的观察狮子站、卧、走、跃的各种姿态,仔细地研究狮子。为观察狮子一天的生活规律,他常常一天不吃饭的观察。后来就如同画马一样,凭记忆就能将狮子的各种动态画出来,创作了不少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狮子基本是正面的,威严、高傲、凛然、不可侵犯。徐悲鸿第二任夫人廖静文在她的回忆录里详实记录徐悲鸿学画狮子。
  徐悲鸿 负伤之狮 1938
  1938年,因国难更加深入,他创作了《负伤之狮》,是一个回着头蹲在石头上的负了伤的狮子,很有王者风范,虽遭受欺凌,却显不屈的中国精神。在中国文人画传统,有明确性格的就是梅兰竹菊,徐悲鸿画的“清高”,但除了表达气质以外,也跟时局有关。他曾在当时所作的一幅素描上写道:“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乃痛不可知也。”
  2。远赴南洋三年六次办展筹款 画作比徐悲鸿纪念馆还多
  1938年10月,徐悲鸿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远赴南洋,历时三年。起因是印度著名诗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泰戈尔邀请去印度举办画展并与泰戈尔结下深厚的友谊,后创作将素描语言转化为中国笔墨画语言的肖像画的代表力作《泰戈尔画像》。虽一时逃离战争苦难, “该如何为国家、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他再次想到办展卖画筹款。
  泰戈尔 1940年 国画 (徐悲鸿纪念馆藏)
  抵达新加坡时,正值盛暑天气。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他日以继夜在画案旁作画。有华侨劝阻不必不分昼夜作画, 徐悲鸿回:“我是在为祖国苦难的同胞作画!”日夜煎熬使其病倒,腰疼未痊愈便筹备展览。华侨们踊跃致辞祖国抗战,他卖得巨额画款,分文不取,自担路费。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博士华天雪谈起徐悲鸿于1939年在新家坡创作的《放下你的鞭子》说:“当时筹办画展期间,民国时期著名的两个演员 (金山)玉莹,以她们为首的新中国演剧社到新加坡宣传抗日演出,当时有一个街头剧叫《放下你的鞭子》,很现场感,有的人进入戏之后就会去参与这个戏里边来,这个最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之情。当时他跟 郁达夫一起看过好几次,所以画了这样一幅画。这件作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也是创了他油画记录。这张画在新加坡印制过十万张明信片,在南洋公信度非常高。”
  放下你的鞭子 1939年
  1940年期间,抗战进入了极为艰难的阶段,国内战场节节败退,许多人发出了悲观的论调,认为中国必败。徐悲鸿拍案而起,画出一幅震惊世界的《愚公移山》。一位喜爱徐悲鸿画作的朋友曾感叹;他的画作具有“史诗”色彩,巨幅大作,气壮山河,而且画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令人心潮澎湃的悲壮故事。 读懂徐悲鸿的画,就读懂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愚公移山图(局部)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叙述了愚公为了搬走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徐悲鸿作于1940年的《愚公移山图》就是取自这个故事,描绘了愚公率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愚公移山图》是徐悲鸿投入最大热情、倾注最多心血的作品之一。
  他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举行画展,所得款项均捐献祖国救济难民。同年11月,又从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后在吉隆坡、槟榔屿、悒保3个城市举办救灾画展,热爱祖国的华侨竞相抢购,六场展览所得 10余万元美元(当时别克车330美元一辆)全部捐献救济难民。据统计,徐悲鸿是支援抗日出钱最多的一位画家。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长、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
  “作为一个画家他不能上战场拿枪直接跟敌人作战,但父亲说作为画家他画了作品。都说徐悲鸿纪念馆的藏品很丰富,但是新加坡的藏品只比徐悲鸿纪念馆多,不比徐悲鸿纪念馆少。我们一千多件,新加坡不只是一千多件。” 徐庆平在谈起父亲在下南洋时期的经历如是感叹。
  珍珠港事件
  1941年底,在徐悲鸿准备去美国办画展的时候,发生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整个南洋都被日本人控制,诗人 郁达夫就是死在那时期的南洋。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 徐悲鸿在1942年1月初乘上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船,经过缅甸,辗转回到重庆:那么留在新加坡、没有办法带回来的画不计其数。
  二。失爱画得爱妻 结束8年分居漂泊生活
  1942年,47岁的徐悲鸿回至重庆后,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后在重庆盘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诗人 徐志摩曾评价徐悲鸿:“你爱,你就热热地爱;你恨,你也热热地恨。崇拜时你纳头,愤慨时你破口。”这十年生活亦牵扯着与徐悲鸿绕不开的三位女人,其一为第一任妻子、名媛蒋碧薇,二为徐悲鸿的学生、国民高官之女孙多慈。1937年底,徐悲鸿与蒋碧薇因各种缘由至婚姻“红灯”时,开始了长达8年的分居生活。徐悲鸿开始“四海为家”,1938年初,徐悲鸿于重庆曾致徐仁斋一涵,感叹 “精神体质俱不能宁”,对画家而言,四处漂泊的生活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创作,这对于他本人而言无疑是巨创。
  徐悲鸿创作
  1942年至1945年正是徐悲鸿的身心痛苦难度的年月:视如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被盗;患重病两次入院治疗;与蒋碧微离婚拉锯;日夜作画劳累等。如果此时没有廖静文的照顾陪伴,悲鸿性命很可能至此结束。“他在新加坡的一个好朋友潘受,曾经从人生角度解读徐悲鸿 :徐先生貌早衰,发早白且黄,欢是零欢,笑是残笑,是一个旁人慰解不得的伤心人。这种解读虽然恨主观,但却是一种生动的直觉。”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博士 华天雪
  1,惺惺相惜:千里马与伯乐
  1942年6月回中央大学上课,10月受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委托,他是徐悲鸿留法时期的同学,私交很好,朱家骅是中央庚子赔款的基金会董事会会长,所以就委托徐悲鸿利用这个前在重庆办一所因此院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
  徐悲鸿与部分中央大学师生合影
  马是徐悲鸿画的最多的题材之一,在此期间徐悲鸿创作了一批马为主题的作品,如《奔马图》《六骏图》等。他的马基本上为站着的马、奔马,很少见卧着的马,画的瘦骨嶙峋的马比较多,不画膘肥体壮、养尊处优的。有的时候有希冀含义在里面,也有忧愤的含义在里面基本上他的马大致有三类,一类以悲壮为主基调,就是渴望奔赴战场或者一句驰骋在战场上的马是最多的,第二类以期望为主基调,用一匹迎面而来的,所向霹雳的,仿佛来自天边的一匹神骏。第三类以喜悦、飞扬的调子,主要画战争临近结束的,这类马四蹄腾空。
  六骏图 国画 1942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谈及20世纪的艺术时表示:中国传统的艺术有一种优秀的忧患意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世纪的艺术、包括文学开始呼吁倡导白话文,让老百姓读的懂,能欣赏。当民族发生灾难时,一大批文人、艺术家们用诗歌、画笔创造出一批国家历史变革的作品。 徐悲鸿的弟子们也创作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些在抗战前是不可能进入艺术家视野的。
  奔马 (磐溪遣兴) 国画 1943年
  在筹办学校期间,徐悲鸿汇集了像吴作人、傅抱石、滑田友、李苦禅、吕斯百、王临乙等,后多成为中国美术的栋梁。 这一时期的马对于徐悲鸿在1927年留法刚回国之初没有受重用期间的半年反复画《九方皋相马》、《秦琼卖马》意义已有所不同,当时他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能被伯乐所识,而今心情已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识才的伯乐。
  1942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绕不开的第三位女人廖静文。高中刚毕业的她,随着救亡洪流投入宣传队,鬼使神差遇到徐悲鸿为筹办中国美术学院正在登报招一名图书管理员。19岁的看到了报纸,然后决定前往一试,最后竟被录取了,更未料想竟是在著名画家徐悲鸿手下工作。廖静文是名副其实的湘女,出身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与徐悲鸿早年异常相似。因喜好、家庭社会地位、政治倾向有相同之处。
  然而,28岁的年龄差距,遭到了父亲和姐姐的反对,年轻的廖静文在彷徨和犹豫中无法抉择。“我很尊敬他,总想能够力所能及地给他一些帮助,但是毕竟我们之间年龄相差二十八岁。我还有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想读大学,而且想学科学,想成为科学家。”选自廖静文《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
  徐悲鸿和廖静文
  1943年春天,徐悲鸿在重庆和成都举办的画展,深深地打动了廖静文。但她仍然没有勇气答应徐悲鸿的爱情,后来她终于考上了在成都的金陵女大。一次,成都画展闭幕的那日,他们等乘马车到新都。到达目的地,牝马显得有些累,气喘吁吁。马夫一下马就去亲抚他的爱马, 徐悲鸿也有些动情的说:“谢谢!”随后,他又从提包里取出一幅卷起的《奔马》送给车夫,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听懂他说的话。 廖静文从旁解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于是感激的接过国画。徐悲鸿握着他那粗糙的手,连声说着:“再见!”路上,廖静文问道:“先生,你为什么突然要送给一位不相识的马车夫一幅画呢?”徐悲鸿静静的回答说;“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何况他的生活也很艰难呢!”
  2嘉陵江畔的爱情:徐悲鸿和廖静文
  前文提到过徐悲鸿因丢失《八十七神仙卷》一直杳无音讯,身体每况愈下。到了1944年夏天,独自一人在重庆生活的徐悲鸿因长期过度疲劳,加上高血压、心脏病、肾炎的并发症,一度导致病危住院。廖静文得知后,心里充满着痛苦和焦急,她想起17岁时就读过的小说《简·爱》。 罗契斯特尔与简·爱的那段对话——
  “一个残废的人,比你大二十岁,你必得伺候他的?”
  “愿,先生。”
  “真正愿意吗,简?”
  “最真不过了,先生。”
  此时的徐家拿不出钱给徐悲鸿治病,在一些朋友的资助下,她迫不得已变卖了徐悲鸿的画,在中央医院治疗7个月,此间她常伴左右、用心照顾。但当感情转为爱情后,廖静文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病榻上的徐悲鸿与廖静文
  在徐悲鸿此后的人生中,廖静文给了他一个温馨港湾,进而成就徐悲鸿的事业。徐悲鸿继而结束了八年漂泊,找到晚年情感归宿,这使得他安心地致力于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对于这份感情,徐悲鸿曾不止一次地对她说: “我真正找到了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能对我有这样的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 而为了报答妻子,徐悲鸿在自己的创作和收藏的珍贵画卷中都题写了“赠给爱妻廖静文”。
  徐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盘溪故居前
  加上丢失的爱画也寻回,徐悲鸿变得愉快起来,他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力随之更加鲜活。他有幅素描作品《初度前夕》画的正她生日前陷入惆怅的沉思中。对于此后时光,她在书中追忆在重庆江北的盘溪故居:“这里有宽阔的院落,中间有座亭子,内置石家的祖宗牌位,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小楼,隔亭相对而立。小楼全部是木结构,制作粗糙。但在战时的重庆,这已是难觅的佳园了。”
  徐夫人廖静文像 素描 (徐悲鸿纪念馆藏)
  因住院期间徐悲鸿的创作锐减,出院后当听到最近战事,回到江北盘溪从事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活动之余,创作了大批量以马为题材的作品,以及《会师东京》《怒猫图》、《山鬼》、《孔子讲学》、《紫气东来》等作品。徐悲鸿的孙子、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 徐骥在“回望悲鸿”展前对雅昌艺术网透露“此次展览相比以往作品展出,我们带来了徐悲鸿纪念馆珍藏却极少为展出的《孔子讲学》、《山鬼》、《紫气东来》等作品。”徐悲鸿表现圣贤的人物化,其中一幅就是《孔子讲学》。
  会师东京 国画 1943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论语》有一句是“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待座”——“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几个人席地而坐,大家目光集中在背对着我们的这个人身上,老子是圣人,很少有人画他们,徐悲鸿是一个突破、发展。贵阳美术馆馆长、贵阳画院院长陈争谈及这一时期徐悲鸿的创作时说,“中央大学聘请他之后,在生活稳定下来后受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中国的正史、野史、甚至民间传说、小说传奇当中找话题,做大型主题性的绘画。”
  孔子讲学(局部) 1943年 徐悲鸿
  这时徐悲鸿已48岁,经历过求学、办学、家庭破裂、情感追求追求各种各样沧桑,也似乎走出人生苦闷期、彷徨期,他是通过这样的想象表达现实理想。他开始重视与自然的接触,和儒家传统的天地人之道相符。
  紫气东来 1943年 徐悲鸿
  “他的人物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老子、孔子、愚公、项羽、钟馗等,取材范围很广,不仅来自正史,也有传奇、野史等,他选择话题很偏重于个人的英雄行为和行侠仗义的精神,所以基本为我们营造非现实世界或叫古典浪漫的世界,这种作品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他最重的,特使倾注心力最多的一种,我们说在中国绘画史上还没有哪一位画家对英雄侠义故事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对英雄侠义题材有着如此执着的追求,并且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 华天雪说到。
  徐悲鸿的感情世界
  1945年底,他和蒋碧薇在重庆正式离婚。那一天,50岁的徐悲鸿提着满满一麻袋的钱和国画。“他神情颓丧,脸色苍白,自始至终,他一直低着头。” 蒋碧薇清点完毕,满意地签字,然后去打了一夜麻将。谈及与徐悲鸿绕不开的女人,赐名,刻章,赠画……他都曾赋予真心。徐悲鸿去世后,孙多慈守孝三年,两位夫人为其立传借以怀念(蒋碧薇回忆录上部之《我与悲鸿》,廖靖文的《悲鸿的一生》)。蒋碧薇回忆录上部之《我与悲鸿》,“在巴黎的时候,徐先生为我画过一张油画,画的就是我凝神奏琴,这张油画,至今我还悬挂在客厅”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赔偿结算时,他另附赠一幅《琴课》。
  徐夫人画像
  在1946年离别重庆时,由郭沫若沈钧儒证婚,徐悲鸿和廖静文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婚礼。郭沫若送诗祝贺: “嘉陵江水碧如茶,松竹青青胜似花。别有一番新气象,磐溪风月画人家。”后来,田汉风趣地把巴尔扎克的话“恋爱是人生最难的学校”送给他们夫妇,还说“现在悲鸿已经从这个学校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了。”后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招纳 吴作人、叶浅予、冯法祀等一批有才华的进步美术家执教,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徐悲鸿和廖静文
  婚后他又为廖静文画了一幅题为《徐悲鸿夫人像》的油画,画中的廖静文身着紫色长衣,靠在一棕色沙发上,两手扶着一红色布包,整个画面的色调温暖,明暗鲜明,光影很强,也有光线平淡而渲染得很细腻的细节,人物表情端庄文静而容光焕发,两眼明亮似若有所思。徐悲鸿的儿子、现已74岁的 刘庆平在“回望归鸿”展前对笔者道“我的名庆平二字,庆即重庆,平即北平(北京)。母亲(廖静文)在离开重庆前怀的我,重庆赐予我名。”
  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儿子徐庆平合影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在京逝世,享年58岁。廖静文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 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 1万余件、以及署名“爱妻静文惠存”的作品全数捐献国家。 徐庆平对雅昌艺术网说“这么多年我研究他,我就想着一个问题,因为很多人都说是根据遗愿。其实,藏品的归属从未有过纸质的遗嘱。后来我才理解,当年父亲在重庆住院危险期,母亲常伴左右,对于藏品的归属?想必父亲在重庆时就已考虑并交代给母亲。”
  嘉陵江畔,回望徐悲鸿。十年艺术人生,他为民族寻回价值不可估量的珍品,在家与国之间执剑而行,划出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url]





来源: [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051]徐悲鸿在重庆生活的十年(转)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