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地区衣饰习俗(6)
面部妆饰,旧时女子常用的是胭脂香粉。搽粉,往往于洗脸后用白糖水或熟鸡蛋白在脸上轻搓,然后用粉扑儿扑上一层香粉,以使肤色白嫩且润泽柔和,亦有于扑粉前在腮部轻掸些红胭脂。过去婴幼儿,不分男女,通常用筷子头蘸上红胭脂在其眉宇间点上下排列的两个红点儿,并在腮部搽上胭脂。 旧时,女孩儿从小就穿耳朵。常见的耳饰为耳环、耳贴、耳坠,通常为金银质地。耳贴、耳坠上有时会镶有宝石或珍珠。 以往,为祈吉纳福,常给儿童戴颈饰品,一般不分男女。通常有银项圈、银索儿(项链)、银锁儿等。 民国以来,男子常使用黑色或藏青色毛线编织成长围巾。既可护颈御寒,又可束腰。到大冷天,男人们多用腰带束腰,中青年特别是常年在外者,爱在腰间系一玉佩。常见玉佩有玉蝉、玉如意等,也有的为长方形玉牌,其上浮雕或镂雕有精美图案。 注重颈胸部妆饰的是妇女。旧时,项链多为黄金或珍珠的。民国年间流行白围巾或红围巾,妇女常爱在衭头上挂一朵白兰花、栀子花或一束十枝梅。一些妇女亦在上装或旗袍腰间插一手帕,露于衣外,作为装饰。从前,幼儿手腕上戴银手镯,有的手镯上系有银铃。亦有将李核或杏核雕的小花篮或石雕的小猴子,或用家前屋后的菩提珠,用红线穿串成环,佩戴在手腕处或颈间,作为手链、颈链。 女孩儿喜欢用凤仙花瓣或紫果汁染红手指甲。富家女子则买中药材寇丹加水研细涂在指甲上,红艳异常。 最常见的女子手饰是戒指。戒指的质地多为金银,造型多种多样,镶嵌有红蓝宝石、翡翠、钻石。戴戒指有一些俗规,可以一手戴,也可两手均戴。 以往成年妇女手腕上的饰物多为手镯,有金、银的,也有玉的。 辛亥革命前,女子以裹足为美。女孩在六七岁,最迟10岁左右就要裹足。多用9寸宽的小布条3尺撕成3根长条作裹足用布,俗称“裹脚布”。裹脚时,先在脚丫内放些明矾粉末,以防发炎,布条缠上后用针线缝牢,不使其松动;每三、四天放开一次,再紧束一次,直到足背拱起,足趾如尖爪,放开后不再回复原形,也不再长大为止。裹足使女孩备受折磨,行路时步履艰难。有俗语称“小脚儿摇啊摇,眼泪哭掉了几大瓢”,就是说女孩裹脚的痛苦。缠足陋俗直到北伐战争以后才彻底消除。
|